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第一庄 > 分节阅读 228

分节阅读 22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种了三百亩,百万斤肯定有了。”李元兴笑着说道。

李二微微的点了点头,粮食打的多了,自然是一件好事。

明年会有大蝗灾,这个秘密眼下知道的人不超过五人,而坐在这里的就占了四个,李元兴、李二、长孙皇后,还有武曌。

一口南瓜奶酥,李二的神情变了。

在李二快速的将所有的南瓜菜品尝之后,立即问李元兴:“如此美味,五郎为何加大种植面积。此物大善,大唐百姓有口福了”

“因为还有更好的,我自己都不舍得吃一口,全部留种了”

“五郎才是大唐之福呀”李二发自内心的称赞了一句李元兴后,向下首座的各位摆了摆手:“都用吧,品尝一下这极道美味。”

众贵妇先是谢恩:“谢圣上,谢秦王”谢罢,这才拿起筷子。

刚才看到李二吃美味时那满足的神情,几个年龄小的妃子已经眼热了,可她们却不敢失了礼节,只有一人例外。秦王妃郑秀嫣竟然伸手拿起一块,放在嘴里。

李二又吃了一块,看李元兴没有动筷子,尽是让三位秦王妃与武曌吃了。心中却是有些感动:“来人,将朕的这些分出一半来,送去宫中学堂”

能在皇宫学堂的,就算是伴读都有着不俗的身份,更何况还有年龄小的皇子,公主在那里读书。李二这是被李元兴刺激的,父爱大暴发呀。

能让的,只有李二与李元兴了,因为其他人那里如果不是份量少怕都不够用的。

南瓜,原本李元兴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因为武曌喜欢,所以才带到了大唐,带的种子也不算多,只有小小的一包罢了。

武曌冬天的时候竟然在暖房之中种下了许多,长势自然是不如放在田中好了。

倒是精心照顾之下,过年没有吃上,倒是在开春的时候成熟了许多,这却是给大唐多了许多南瓜种子,经过秦王农庄这一季的种植,明年之后大唐就会有许多地方可以种上了。

南瓜亦菜亦粮,吃起来比红薯有更多的好处,唯一差的就是产量了。

李元兴没有就南瓜再多说,也没有提及自己那些新的粮食。

当晚,李元兴没有留在皇宫,而是回去了天策上将府。

“殿下,为何不留在皇宫呢。皇后娘娘已经命令人安排了住处”郑秀嫣问道

第351节耀州直道第三更

郑秀嫣不明白,吃饱了喝足了,人身上懒了就应该休息。

“殿下,为何还要跑回天策上将府呀,而且这府中又不常住人,怎么可能比皇宫更舒服”

郑秀姨靠在李元兴身旁问着。

李元兴没有回答,倒是崔莹莹说道:“殿下是怕咱们被人问东问西的”

“问,会问什么”郑秀嫣好奇的问着,然后又说道:“难道说她们问,咱们就要回答呀。有资格知道的不会问,没资格知道的问了也白问”

被郑秀嫣这么一说,李元兴也不由的点了点头。

崔莹莹与李丽苑却是很意外,她们却是没有想到,郑秀嫣竟然还有这样的头脑。

李元兴与武曌却不意外,能被七世家送来秦王府的就没有笨蛋,只有更聪明。

第二天,不知道从那里走漏了消息说秦王要去耀州,天英阁连例会都停了,五十多位官员竟然要求与李元兴同去耀州。

李元兴没办法拒绝,只好正式邀请众官员同行。

第一站停下休息,就在泾河边。

李春一路小跑着迎了上来,他身后跟着的是两个工部的官员。论职司,工部的官员肯定是高于李春的,但李春手上有秦王府的令牌,工部的官员以副手自居。

“殿下,小匠算好了,桥面可宽达十五丈,一百零八主拱,三百六十六个小拱,只求殿下多给五万斤水泥。”李春已经年龄不小了,说到这里的时候,竟然搓着手有些脸红:“如果殿下能多给十万斤更好”

李元兴笑了,回过身来向众官员介绍着:“这位,就是本王所说的有资格拿到一等大匠师的人。本王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修好这座桥,然后还有一个大工程,如果他完成了。本王就会向皇兄为他求一个大匠师的殊荣”

“殿下,十五丈宽、长近二百丈的长桥,世间罕有,自然算是证明”崔君肃在一旁接口说道。

王及善这时问道:“老朽不才,这么宽的桥与五丈宽的桥,消耗材料人工都更加的巨大,而且听工部的匠师讲,桥宽多一丈难度加数倍,这十五丈宽的大桥,难度是普通桥了数百倍,这回报在何处”

“在运力”李元兴很简单的回答了一句。

运力的好处有多少,李元兴不用解释,王及善不明白也会有人给他解释的。

李元兴一指远处的工地:“去看看”

泾河边上方园五里都是凌乱的敲石之声,丁丁当当的,无数块巨石被抬到了工地上。放眼望去,这里干活的至少有三万人之多。

李春用的是堵水法。

就是先将河道从两岸用麻袋装上沙石堵水,让水流从河道中间的位置流过,两边的桥体已经出现,河南岸已经了十三个大拱了,河北岸也有六个大拱,按这拱算李春的工程量已经完成了足有四成多了。

最难的,不是大拱,而是两边接连岸边处的连接点。

“二十万斤水泥,多给你五千斤精钢条。四月底之前,本王要见到桥,再过一个月,加派五千奴工。五月初五,本王要试桥”

李元兴的语气严厉了些。

“小匠一定作到”李春也发狠了,这个桥的设计图他只是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有些改进,根本的设计还是出自秦王府,那设计实在巧妙,也给了李春巨大的启发,李春自问如果完不成这个桥,如何对得起秦王殿下的看重。

李元兴转身又问道:“李春的家人接回了吗”

“回殿下,接回了。”工部的那官员回答道:“已经在泾河边安排了一个院落。”

“命令医官给李春订了一个吃补的法子,每天至少给他一只鸡让他吃好,不要累出病来。本王五月初五,来验桥”

天英阁的官员,懂文、懂画、懂诗、懂民生、懂一些经济,甚至有几位还懂一点作菜。但真正懂桥的却没有一个,倒是两个曾经在工部从事的官员一知半解,这两位就成为了天英阁众官员们的讲解员。

路通有多好

王及善笑问着:“殿下,这个路老朽也以为极重,却不知有多重”王及善所说的重,就是重要,重点之类的意思。

李元兴笑道:“如果路要可以修到岭南,那么岭南那些神奇的水果,三ri入长安还是新鲜的。不知王老可有口福”

王及善哈哈一笑,身居高位者话点到即可。

能三ri从岭南运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