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1 / 2)
今科殿试榜贴在墙上,此时外面已经围了无数金陵百姓,三年一次的科举大典,这可是一次盛会,怎么能错过呢。
秦观是状元,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穿红袍帽插宫花,胸前还绑着一大团的红绸。
至于第三名的林远、第二名的苏子展,也能骑马,只不过却只能身穿考试时的预备官袍,和秦观一身大红喜袍差了很多。二甲三甲的那些进士,不好意思,他们连马都没有,只能走路。
摆好仪仗,彩旗开路,上书进士及第大字。由吏部、礼部官员捧着圣旨鸣锣开道。
鼓乐响起,对外缓缓前行。
御街两旁,此刻已经人山人海,无数人都在等着看状元郎,当听到鼓乐声,无数人叫起来:“状元郎出来了,状元郎出来了。”
当秦观骑着高头大马,被礼部官员牵着马走出皇宫大门的那一刻,人群的热情被瞬间点燃,无数人想要向前凑近了观看,却被两侧的官兵拦在外面。
秦观一身大红喜袍,看着汹涌的人群,也感觉心中激荡,没想到我一个在现代大学混日子的人,到了古代却考中了状元。
看看接到两侧不断欢呼的人群,秦观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努力后的成功,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如此大的喜悦。
“你们看状元郎是个年轻人,好俊朗啊”
“天啊,我要是能嫁给状元郎就好了。”
“状元郎是秦观,是小诗仙秦观啊,秦观高中会元,考中状元情理之中。”
“老夫在这里看过十几个状元了,尤数今科状元最有风采。”
一个留着山羊胡,举着铁口直断布幡的算命先生说道:“老夫掐指一算,秦观绝对是文曲星下凡,错不了,诗词天下闻名,如此年轻就高中状元,又生的如此俊逸,凡间怎么可能出这样的人才,必是星宿下凡啊。”
算命先生的话让很多人鄙夷。
“切,现在人人都知道秦观是文曲星了,还用你算。”
“是啊,你这铁口直断不会就是这么来的吧,我看你改名叫事后诸葛亮算了。”
众人哄笑。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被无数人夸奖,秦观突然想起那句诗。
秦观对着人群挥挥手,惹来更大的欢呼,甚至有女声高声喊道:“状元郎,奴家愿意嫁给你。”
又有无数女子将鲜花、手帕甚至香囊丢向秦观,好像下了一场花雨。
秦观以前就以诗词扬名,成为很多女子的偶像,如今又考中状元,而且秦观长相英俊帅气,可以说是有才有貌又有名,自然成为无数女子爱慕的对象。
也不知道多少女子躺在被窝里,心里想着秦观入眠呢。
在秦观后面的榜眼苏子展和探花林远,看着秦观受欢迎的样子,感觉他们彻底成为背景板,这个世界,人人只记住第一,至于第二第三,谁知道你是谁。
之后跟在后面不行的进士们,他们更是沦为了跟班角色。
人家骑着高头大马。
人家身穿红袍帽插宫花。
人家有名有才又有貌,还是状元。
拿什么比,已经比过了,比不了啊,还是老老实实的走路吧,这一段游街可不短呢。
第149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御街夸官结束,众人散去。
秦观打马回秦府。
此时的秦府门外,已经是人山人海,将整条街道都堵得水泄不通。
秦观刚一出现在街头,顿时鞭炮齐鸣。
无数百姓争相攒头。
“状元郎回来了,状元郎回来了。”
“状元郎今天好风采。”
秦彰和秦蔚都站在大门口,满脸堆笑的看着秦观,秦观到了门前下马给父亲行礼后,又转身对着周围的乡亲们拱手行礼。
随后秦家搬出一个大笸箩,里面满满的都是铜钱,秦观开始撒喜钱,这可是状元钱,难能可贵啊,街上男男女女嬉笑着接钱道喜。
秦府再次举行宴会,不过这次秦观没有喝醉,因为今天晚上他还要参加琼林宴。
傍晚时分。
七十六名新科进士,带着兴奋喜悦之心,依次进入和皇宫一墙之隔的琼林苑,今晚琼林宴,皇帝赐宴款待新科进士。
大人们还没来,琼林苑内此时只有这群进士,很多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秦观是状元郎,如果按照以往来说,肯定会有很多人围在他身边,可是今次却只有两个人,显得很是怪异。
曾相公的威力再一次显现。
他们现在还没有受官,所以依旧是一身预备官袍,秦观和林远、沈逸辰站在一起聊天,对他们这边的冷清毫不在意。
考试结束,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今后的仕途,三个人正讨论今后的事情。
沈逸辰不无羡慕地说道:“你和林兄一个状元一个探花,按照一般情况,肯定是先入翰林,在翰林院干上几年,接下来会提升两个官阶下放历练,到时候没准直接就是一州知府了。”
“像我这样的,大多数就是直接外放,到地方任知县或是入六部为官,以后就要靠自己一步步往上爬了。”
秦观听了有些神思不属。
他也知道状元留京入翰林的可能性最大,可是最新的系统任务却是“牧守一方”,难道自己要先在翰林院干上几年再说吗。
那这个时间可就不知道要几年了。
短则一两年,长了可能要五六年也说不定呢。
可选官之事自己又做不了主,现在只能看情况而定了。
秦观三人在这边安静聊天,那边的新科进士们却是聊得热闹,没了第一第三,他们就将第二名的苏子展围在了中间,多是奉承之话,当然也有人在聊着今后的仕途之事。
有人小声对身边一个朋友嘀咕道:“你说,这次选官我们会如何分配。”
“以往惯例,一甲入翰林,二甲多分到地方做主政官,三甲多入六部为官,至于能去什么地方,这就不好说了。”对方答道。
“你我都是二甲,只希望不要分配到那些穷乡僻壤去,要不然真要累的早生华发了。”
这人笑道:“穷乡僻壤还算好的呢,如果分到边疆更惨,既要治理民生,还要负责军务,如果哪天治理的地方被辽国西夏攻破,守土不力,没准脑袋都不保呢。”
“据城顽抗。”
“那死的更快啊。”
两人越聊越沉重,突然那人看了看被冷落在一旁的秦观三人,小声说道,“你说这次咱们的状元郎会如何分配。”
“自然是入翰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