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甲壳狂潮 > 分节阅读 388

分节阅读 3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资源和武器装备,甚至一度谋求加入基地集团,但以美国为首的基地集团始终态度暧昧,即不想答应俄方的要求,又想获得俄方的资源,双方几乎不欢而散,后来不知道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莫斯科大量出口武器,欧洲方面照单全收,全部用于充实尼罗河防线。

美国方面虽然用不着俄国提供资源,可是也被巴拿马防线拖得吐血三升,要不是有月球国际基地支撑,能不能坚持下来实在难说。

华盛顿曾试图一鼓作气歼灭蚁群,一口气向南美洲北部砸了几十枚核弹,把南美北部的原始森林尽数毁坏,可是仍有源源不绝的巨蚁从地下钻出来。

分析认为,南美地下可能已经被巨蚁掏空了,就算用核弹把地面轰成玻璃,对地下也没多少影响。

美国人还做过其他方面的尝试,比如在巨蚁的必经之路上放弃核废料,或是向蚁洞倾泄核废料,以强辐射拦截巨蚁;比如捕捉巨蚁,研究专门针对巨蚁的化学毒剂;比如用钻进弹毁坏蚁群的地下迷宫。

美国人为了对付蚁群无所不用其极,靠谱的不靠谱的办法用了一箩筐,可很多办法都是刚开始用时有效,等神经一放松,这个办法又不灵了。

穷根究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巨蚁的变异太快了,用在战场上的办法很快就会被外星人得知,然后针对这种办法改进巨蚁的基因。

如今南美蚁群的抗辐射和抗毒能力已经达到了极其恐怖的地步,就算把巨蚁扔核废料或者剧毒化学毒剂里,最少也能活上个把小时。

若是把人扔里面,能活上个一分半分都是奇迹。

欧洲方面也想反攻,但是国家多矛盾也多,在反攻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始终无法达成一致,迄今为止尼罗河防线一直处于防守状态,没能像美洲那样展开反攻。

时至今日,两大防线就像两只永不满足的吸血鬼,趴在全人类的身上不断消耗人类的底蕴,所有人都希望尽早结束这种尴尬的局面,可就是没人知道怎么才能消灭巨蚁。

蚁群并非没有弱点,它们的变异严重依赖外星人,只要能把外星找出来干掉,巨蚁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可关键就在于没人知道外星人在哪儿,从外星人登陆至今,也就年初在蛛洞里干掉几个外星人,从那以后再也没发现外星人的影子。

美军曾数次派出小股部队深入敌后寻找外星人,但是只要敢进地洞的部队,就没有一支还能回来。

五角大楼认为,这些部队落入外星人手中的可能性极高,外星人很可能展开了新一轮人体实验,可美方就是找不出外星人的位置

为了把外星人揪出来,美方甚至不惜向敌后派遣携带定位仪器的敢死队,可是最后也没找到外星人在哪儿,从头到尾都是白折浪费美国大兵的生命。

在彻底解决南美问题之前,美国人把精力从南美抽出来的可能性极低,在这种情况下,北都压根儿就没信心说服华盛顿。

第0862章与时间赛跑二

不过有没有信心是一回事,努不努力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巨蚁暂时还威胁不了人类的存亡,可木卫零却是高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外星人威胁的是全人类,而不是中方一家,抵抗外星人的威胁自然也不能只靠中方,而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火星计划是目前唯一一个有可能成功拦截木卫零的方案,万一美国人愿意加入呢

尽管美国人一直没表态,但是从北都通过计划开始,北月洲就把所有可以停止的工作全部中止,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到火星计划之上。

不过火星计划刚刚出炉,相应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时间,没有图纸就不能施工,于是北月洲的工业团队全力准备材料,只要图纸到位就能立刻开始施工,军工部门甚至罕见地放了假,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员工们养足精神。

与此同时,设计部门紧锣密鼓,按计划的要求加班加点赶紧设计图,不过搞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设计院需要足够的时间梳理设计图,以免留下不该有的设计隐患。

可从头设计需要的时间太长,军方给予的设计时限又太短,以常规方式完成设计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现有的成熟舰型上改装

几种现役太空战舰的设计图均出自于该设计院,设计人员对几个型号的战舰非常熟悉,可是把设计图改成军方需要的结构也没那么容易。

2027年6月4号,美国总统在充分参考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在火星计划的合作方案上签字。

签字的时候,他的身边只有两位幕僚和一位秘书,但战时状态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相关部门立刻就火星计划的实施与中方展开交流。

接下来的几天,基地集团的各个成员国先后签署并通过火星计划,6月7号,最后一个基地集团成员国在合作方案上签字,自此,火星计划进入国际合作阶段,这一天也被后世定为火星计划纪念日。

2027年6月10号,火星计划的第一艘工程舰在北月洲轨道工厂开工。

这是一艘用于前期准备的工程舰,计划用于火卫一和火卫二的勘探和前期施工。为了抢时间,这艘战舰不是新建,而是直接在一艘完成大半的026级战舰上改装

来自北月洲基地和国际基地的近千位工程人员参与改装工作,他们分三组,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改装。

地面上的工业体系则把改装需要的设备一件件生产出来再送到轨道工厂。

光有飞船还不行,还要有操纵飞船的人

军方不缺战斗人员,可是勘探卫星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绝大多数军方人员都不具备基础条件。

不过军方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保留着一些特殊部队,其中就有专业的勘探部队,北都用最快速度将最合适的人挑选出来。

不过这些人大多在地面工作,基本没人上过太空,想把他们派出去,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宇航培训

这可要了亲命了,就算把培训课程缩减到最低也需要个一年半载,飞船出发前根本就完不成培训

这可愁坏了北都,无奈之下,北都干脆把人都送到北月洲,表现好的调进舰队,了不起执行任务的时候多派两个人协助。

若是不能适应太空环境,那就只能送回地球。

地质方面的人才还算简单,最起码能在军方内部解决,天文方面的人选就没那么容易了,只能从天文学界寻找合适的人员。

军方这些年也在军校开设了太空专业,但是第一批学员还没毕业,再说这些学员的侧重点也不是星体研究。

消息传开之后,整个天文学界直接炸窝,从二十出头的研究生到七老八十的老教授,个个踊跃报名,恨不得第一天报名第二天就随船出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