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5(1 / 2)
发动机,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安置在地心的行星发动机一共有七十多座,最大的直径九十七公里,最小的直径也有三十多公里。
按抵抗组织提供的资料,大部分行星发动机已经在漫长的星际航行中损坏,如今仍然可以工作的只有十几座,而且都是三十多公里的型号,其他中、大型号已经全部报废。
为免夜长梦多,地心基地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测绘工作,计划先把一座完好的发动机数据原样记录下来,其他的以后再说。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叶涵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测绘数据,还有各种各样的合金成分表等周边数据,隔三岔五还能收到几样报废的发动机零件。
这些零件都是从报废发动机上捡来的,把它们送回前进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搞清楚这些合金的情况,比如机械强度、熔点沸点、抗拉还是抗压等等。
研究组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这些零件在行星发动机中起的作用。
开始的时候还是捡起来的小零件,没过多久,就是从大零件上切下来的边边角角,为了方便研究人员切割零件,北月洲还特意送来了一批大功率激光切割设备。
叶涵很奇怪,难道抵抗组织就不闻不问,随便研究组四处乱切
问过地心基地才知道,抵抗组织压根儿就不把那些废弃的行星发动机放在心上,随便研究组怎么搞都没问题,但是完全的发动机就不一样了,哪怕只是接近都必须有外星人陪同。
要不是报废的发动机体积太大,研究组甚至想弄几台回来。
抵抗组织的心也太大了,叶涵不禁为之咋舌,这特么的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啊
他忍不住琢磨,要是换成外星贵族,恐怕连报废的行星发动机都不可能让人类看见,更别说直接派人过去零距离研究。
为了加快研究速度,北都先后三次增派人手,令地心基地的常驻人数达到六十多人,大大加快了行星发动机的测绘进度,不仅是小型发动机,那些报废的中、大型机也在测绘范围之内。
虽然研究组水平还不错,可是行星发动机蕴含的技术远超人类科技水平,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力量研究行星发动机,就像以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研究现代精密机械,马上出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趁这个难得的机会把行星发动机的数据保留下来,再组织人手慢慢研究。
而且行星发动机的型号虽然有极大的差距,但是原理应该是共通的,在小型机上研究出的成果,说不定也能在中大型机上套用,所以北都认为保留中大型机的数据很有必要。
增派的大量人手又投入了大批设备,研究工作进度惊人,可是等测绘工作全部完成之后,研究进度陡然停滞。
不是研究组不想继续,而是根本搞不懂行星发动机的原理,压根儿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于是分析金属成分成了研究组的主要工作。
但是知道金属成分只能说找到了研究方向,想把一种合金制造出来,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实验成功之后还得把工业生产工艺搞清楚,这里面的工作量大得惊人,就算是国家财政都未必负担得起。
全面研究外星合金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一些性能比较特别的金属引起了北都的高度重视,为了搞清楚这些合金的工艺,北都先是通过谈判渠道与抵抗组织协调,希望能拿到部分合金的配方,可惜抵抗组织压根儿就没这方面的概念,配方什么的更是从来没听说过。
无奈之下,北都只能着手组织人手研究,先后成立了北月洲特种金属研究室、琼州特种金属研究中心和北都特种金属研究院。
对于这件事叶涵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找抵抗组织索要,还不如从外星贵族身上下手。虽说木卫零上已经半个外星贵族都找不出来,可是他们的住处、私人物品什么的总还在吧说不定能从中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
叶涵把意见递了上去,谈判组也和抵抗组织沟通了一回,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抵抗组织非常坚定地拒绝了这个提议,说贵族离开前把所有能带的都带走了,没带走的也被激进的抵抗组织成员毁掉,所以抵抗组织手里没有任何与贵族有关的东西。
就在发动机研究渐渐陷入僵局的时候,生化方面的研究却获得了合作以来的第一项成果。
第0923章脑洞大开
培养皿、试剂瓶、烧杯烧瓶试管架。
这是位于北都的生物实验中心,外星生化技术的地球接收端,自打北都和抵抗组织开始合作,这里就成了国内最重要的生物实验基地。
北都对实验基地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极力把实验基地打造成全球最高端的生化基地。
如果说行星发动机的研究最受北都重视,那么生化技术上的合作必然排在第二,在某些人的心里,吸收生化技术比研究行星发动机更加重要
这也没什么奇怪,行星发动机太高端了,连外星人都失传了制造技术,可生化技术却是实打实掌握在抵抗组织手里,可以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教给人类。
为此,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人才齐聚北都,唯一的任务就是尽快吃透来自外星人的技术。
这年头各种学科都是细分再细分,即使高端人才也是各有侧重,有的擅长病毒,有的专研基因,也有的倾向医学。
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看一样的视频,却各有各的感悟,由于都在各自的学科里早有建树,再加上抵抗组织也是从最浅显的技术教起,实验室很快就拿出了实用的成果。
最先取得突破的是基因技术,涉及基因分析、基因重组、基因激活顺序以及基因调整等多个方面的尖端领域。
基因技术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人类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实在不多,而且对无效基因缺乏了解。
但是基因分析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实验室的基因课题组利用外星技术将人类基因组重新梳理一遍,取得了大量第一手实验数据,毫不夸张地说,只要给课题组足够的时间,按父母的意愿定做一个孩子将不再是梦想。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可以检查受精卵的基因发现基因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杜绝遗传疾病和先天缺陷的出现,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还能通过基因调配等延伸技术予以治疗这项技术不仅能在胚胎期进行治疗,只要发展到一定程度,哪怕成年人的基因也可以调整修复。
军方认为,外星人改造俘虏用的就是这种技术,并且希望实验室的基因课题组及早达到这个水平。
当然军方只是这么希望,他们也清楚课题组一时半会儿达不到那个水平。
基因技术突破还带动了一系列相关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克隆技术。
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掌握了克隆技术,但是这项技术从来就没真正成熟过,早衰、生育率低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全球的研究人员。
不过基因分析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组需要的只是足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