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4(2 / 2)
但是现在,光绪皇帝被害死,还是让裕隆皇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想要杀死袁大头等人,为光绪皇帝报仇,但那根本就不可能。整个紫禁城,乃至整个天下,都在袁大头的掌控之中。她只不过是一个女流之辈而已,根本就不可能为光绪皇帝报仇的。甚至,为了苟活于世,也不得不听从袁大头等人的命令。
就这样,裕隆皇后一边流泪,一边顺着徐世昌的意思写下了退位诏书。写完之后,再用北洋政府早已经得到的玉玺盖上了印,这无疑代表着满清王朝的最后终结。
徐世昌拿到了裕隆皇后写的禅位诏书之后,离开了紫禁城。同时下令紫禁城进入戒备之中,绝对不能够让里面的人出去,更不能走漏半点消息。
随后,袁大头等人就开始了密谋。
“宫保,禅位诏书已经拿到了。即便是不能够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但我们已经取得了大义了。只要我们能够击败那些敌人,那么,皇帝的宝座,就没有人能够和你争了。”徐世昌一脸的笑容。
袁大头看过禅位诏书之后,也是连连点头。这份禅位诏书,只不过是一个名义而已。有了这个名义,他就能够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了。当然,这恐怕并不能堵住天下人的质疑。但是,袁大头并不在乎。他手中有着强大的北洋军,除了北方军之外,整个中国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只要能够打败那些敌人,就没有人能够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
“那我们什么时候对外宣布”袁大头有些激动。
“大人,我看宜早不宜迟。越是拖下去的话,就对我们越是不利。我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一切都做完。其他人就算是想要反对,到时候也已经晚了。”杨士琦建议道。
“好,那就这么办。明天就正式宣布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死讯,紧接着再宣布裕隆皇后写的禅位诏书。”袁大头最终拍板决定。
1908年11月11日,北洋政府总理大臣袁大头正式向外宣布,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因为重病而驾崩了。
这一消息,顿时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慈禧太后病死,这大家还能够接受。毕竟慈禧太后已经是七十三岁的老妇人了,这个年纪病死,并不让人意外。但是,光绪皇帝现在才三十七岁而已,虽然他身体羸弱,但也不至于这么早死吧。
一时间,大家猜测纷纷,都在议论光绪皇帝的死讯。很多人都认为,光绪皇帝根本就是袁大头害死的。袁大头“活曹操”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野心了。现在,大家更是有理由相信,袁大头害死了光绪皇帝,就是为了谋朝篡位的。
一些忠于满清朝廷的地方督府,甚至已经开始串联起来,准备公开质询袁大头,到底是不是他害死了光绪皇帝了。
至于满清的那些王公贵族们,反应则是让大家很意外。他们似乎认可了袁大头的这个说法一样,一点反对的意思都没有。
实际上,不是他们不想反对袁大头的说法,而是不敢啊袁大头连夜派遣了两个镇的精锐北洋军进入燕京城,王公贵族们的府邸,都已经被北洋军给接管了。如果他们敢出来闹事的话,那等待他们的可就是抄家灭族啊两百多年的安逸生活,早就已经让这些满清的王公贵族的血性都被磨光了。
11月12日,裕隆皇后下达懿旨,颁布了禅位诏书,正式宣布将皇位禅让给袁大头。而袁大头再三推辞之后,最终还是接受了皇位。
北洋政府随即宣布,袁大头将在13日祭天,登基称帝。
第二百八十八章天下皆反
袁大头宣布于13日祭天登基,这无疑让全国都为之一惊。,让人的感觉就是袁大头仿佛是在赶时间一样。而这,也就充分证明了一切都是袁大头所在的北洋政府的阴谋。也进一步的坐实了光绪皇帝是由袁大头害死的。这使得整个国内群情激涌,局势变得越发的动荡了。
尽管,国内的形势让北洋政府有些焦头烂额的。但是,袁大头却并没有在意这些。他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祭天登基大典上面了。在他看来,只要他名正言顺的坐稳了皇位,然后就能够获得民心,再利用手中强大的军队,一步一步的扫清那些对手,最终掌控整个天下。
所以,整个北洋政府对于各地的反叛,都丝毫不在意。除了北方军之外,北洋军就是目前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北方军主力被俄国和日本拖住的情况下,北洋军就能够独霸整个中国。
11月13日这一天,袁大头的祭天登基大典正式开始了。天坛作为祭天之所,最后的使用者则是袁大头。1908年11月13日,他在此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为他策划中的登基称帝做了一次彩排。袁大头希望通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唤起国人的拥戴。
祭天在凌晨前开始。圜丘坛修缮一新,每个栏杆旁都站着身穿制服、头插羽毛、手持长矛的士兵;道路两旁两百多名乐师身穿缀星蓝底长袍,手持仿古先秦乐器;此外还有黑压压一大片文武百官,全都穿着祭祀的长袍。
黎明,身穿制服的袁大头乘坐马车,在骑兵护送下来到圜丘围墙的大门外,然后被八抬大轿送到墙内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而非皇帝的更衣殿,在那儿换上了长袍。
袁大头从南面登上圜丘的第二层朝北站定,待篝火点起,他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