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249

分节阅读 24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正是,此人时常在城内搜罗美女,跟班是一个叫陆天寿的人,此人专门为真珠搜罗城内豪族。”

“什么,叫什么,陆天寿”王秀打住了徐的话,脸色显得很不可思议。

“是陆天寿,原来张启元张大人的门客,也不知为何,张大人跟随九大王出使虏人,这厮投奔了真珠,不仅是他带着真珠去大人府邸,连韩家、沈家都没有被放过。”

“陆天寿、陆天寿,当初真不该心慈手软,造成今天的罪孽。”王秀那个悔恨啊当初在利国监城头,他几乎要下决心要杀陆天寿,最终因友琴莫言和秦献容说情,一时心软下来。如果,换成今天的他,绝不会因为蝼蚁辈留下隐患,小人物也可以翻天,只要给他机会和时间,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可惜时光不能倒流。

当初,徐被景波打的七荤八素,在监里大狱里蹲号子画圈圈,哪里知道陆天寿这个鸟人,他眨了眨眼道“这厮太可恶了,那些豪门大户都被他欺凌遍了,沈家要不是老祖出面委曲求全,恐怕被这厮给灭了。对了,还有沈家的四少沈黠,也跟随了陆天寿,沈家老祖被气的卧床不起。”

“什么,怎么连沈黠也搀和进去简直是猪狗不如的东西,物以类聚。”王秀心一紧,陆天寿还这能干出这事,看来沈家被整掺了,老祖都倒下了,肯定被折腾的元气大伤,沈默和蔡易明天才能到京,不知回家会怎样的景象。

“可有陆天寿这厮的踪迹。”

“听说这厮整天打着真珠帐下阿里喜招牌,无恶不作,有这层身份,恐怕在收复开封时,已经跑出城了,那个沈黠也是,昨天开封府去沈家拿人,结果扑了个空。”

“很好。”王秀目光冷峻,淡淡地说了两个字。

但是,这口气连徐也不由地打个冷战,了解王秀的都会知道,动杀机了

既然知道了前因后果,王秀不再浪费时间,动身回到自家宅院,触景生情下,一个人孤零零坐在窗前。

不知过了多久,正在出神的望着窗外,浑然不觉,一双柔软的小手搭在自己肩,一缕侵人心扉的幽香传来。

王秀没有回首,他根本没有回首观望的,从这股似曾相识的幽香,知道了来的是何人。

良久,才握住了这张小手,深深叹道“十三姐,看来你很幸运”

“不幸的万幸。”来人正是细君,她伏在王秀背。

王秀苦笑道“命该如此啊,我的态度坚决点好了”

“只怪我们没听官人的话,官人一定要救三姐。”细君懊悔不已,却又悔之晚矣。

“当时没有围城,你们为何不出城你太不听话了。”王秀忽然有点恨。

“那倒不是,谁又能料得到虏人会来的这么快,三姐顾念大娘子,认定他们又拿不下开封城,谁想到好端端地城破了,待想陪伴大娘子出城,已经是城门关闭,不能出入了。”细君看王秀的衣领,楚楚可怜地道“三姐为救大娘子和众家姐妹,以言语相讥被金人掳去。前几日,金奴姐姐也被金人掳去,不知去向。”

王秀不知如何说才好,感到细君从后面抱着自己,面颊贴着他背脊,吹气如兰,淡淡的幽香不断扑来。此时,他已经是心乱如麻,大脑已经不能集考虑什么问题,也没有别的想法,道“你怎么过来的李行首还在不在城里”

“那天我实在没办法,只好和大娘子逃出来,看平素较好的人也躲了,幸亏沈家老祖把我们藏匿,并把大娘子送出城,其他的事不知道了。昨天才听说官人进城,今天城里安稳许多,我才敢跑出来。”

“行首出城了,那你为何还留下,难道不知出城更安全”王秀心念一动。

“大娘子不愿呆在开封,她要隐姓埋名了此残生,我却要等候官人。”细君紧紧搂着王秀,娇躯轻轻地颤抖。

“什么,她真的要隐姓埋名”王秀有点诧异,但他还是松了口气,走了走了,走了清净了。

“官人怎么了”细君看不见王秀脸色,却敏锐地发觉身子发硬。

“看来这些时日,真是苦你了。”王秀转过身,凝望着细君,目光充满了爱怜。

“与官人相,这东藏西躲又算苦呢只是可怜三姐生死不知。”细君懒散地离开王秀,轻挪莲步走到窗前,依着窗栏,回首凝望着满脸征尘地王秀。

提到秦献容,王秀神色很黯淡,叹道“她被掳去不少天了,恐怕、恐怕。”他是无法再说下去,他无法想象。“官人,一定要救三姐出来。”细君俏脸煞白,失神地拉住王秀的手,眸子里除了恐慌还是恐慌。“放心。”王秀回答的干脆利索。

tcentergt

第四三一章大中建炎元年

第四三一章大建炎元年

靖康二年三月一日,监国太子赵谌,在开封城剩余众位大臣的拥立下,在大内侍制,迁朝议大夫,除宝阁直学士,以权翰林学士院承旨、知制诰兼差京东、京西、京畿宣抚使,封爵南阳郡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实食封三百户。

鉴于皇帝年幼,朱琏仿前朝刘太后、曹太后、高太后旧制垂帘听政,孙傅、唐格、张叔夜、王秀、秦桧五人并为辅政,政事决于太后和五位辅政大臣。

原本,勤王功勋绝对能让他进入两府,朱琏和剩余重臣或是默许或是支持他,已经授予他同知枢密院事,但他还是三次婉言拒绝,成为五位辅政唯一不是两府的大臣。

虽然他不入两府,但翰林学士承旨号称内相,翰林学士承旨,那可是掌握圣旨拟发的官职,又是知制诰,可谓内旨外诏一手揽下,更何况他的翰林学士院官职前,加了个权,那说明他不仅掌握内旨,还是翰林学士院的长官,绝对是无限接近两府的重要位置,号称清要显贵。

同时,他又是五路宣抚使,在一些人的眼,他实际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孙傅与唐格的宰相,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虏人虎视眈眈,没有人敢说闲话。

勤王之师亦受到封赏,最引人瞩目的是封元迁武节郎阶,进閤门宣赞舍人,除殿前司金枪班指挥使,带御器械,充第七十八将副将护将印。金枪班是殿前司最接近天子的卫率,指挥使职事是随侍皇帝出入的左右宿卫,品位不高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副将护将印不言而喻,他已经是七十八将临时最高指挥官了。

他小小年纪,竟然一跃而成班直侍卫的皇帝近侍,跨越幅度是一个将校十余年的正常升迁层次,不能不令众人艳羡不已,但人家的功劳你不能不服。

而閤门宣赞舍人意味着封元直接跨过閤门祗侯,成为朝廷四十位重点培养的将校之一。在常人眼,升迁都校的金光大道已经为他敞开,閤门宣赞舍人不一定都成为都校,但朝廷都校绝对都是曾经的閤门宣赞舍人,绝对没有任何的意外。让人玩味地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