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329

分节阅读 32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刘仁凤神色怪怪地,应诺退下去安排,王秀用宗良和宇逸,明显把仁和县排除,让他心理极不好受。

许翰眉头微蹙,慢慢捻须不语,他总觉得不太对劲,现在疑惑越发地强烈,一些都安排的行云流水,给人不太真实的感觉。但是,他也不愿多生事端,既然是杭州地方的恶霸势力,铲除铲除,不的鸟事。

整件事很平静地过去了,但钱塘县却很不平静,杭州的公人出动不多,是几名王秀信得过的缉捕使臣,其他公人都是从余杭等县调来,并出动数百禁军吏士,半数持有强弩,准备一击必杀。

当杜家得到消息,才明白杜远闯了大祸,那么多天搜寻的人,竟然是知州王相公的卫士,杜远口口声声要抢夺的女人,是王相公的夫人。杜家老太顿时傻眼了,整个人呈现石化状态,任谁都明白这次踢到铁板,杜家真的完蛋了。

还没有等他们真正反应过来,缉捕使臣和禁军吏士到了,杜家人也明白左右是一死,他们进行了顽强抵抗。杜家经营十年,也汇集了一帮亡命之徒,有一批精良甲仗。

负责统一指挥的宇逸,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凡是敢于抵抗的立即格杀,能不留不留,那些抵抗官军的凶徒,还有制式甲仗,又是一桩罪名。

朱松也算倒了大霉,正在县衙处理公务,却被禁军闯了进来,大怒道“大胆,你们竟敢私闯县衙。”

“知钱塘县朱松,勾结杜家,包庇恶霸,奉王相公钧令拿下,敢阻拦者同罪。”

县衙的胥吏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一点消息也没有,心里有鬼的哪个不惊秫。

朱松当即愣住了,第一个反应是完了,他不是傻瓜,禁军突然出现,没有半点消息,说明是雷霆一击,人家酝酿很久了。自己为了前程,不惜包庇杜家,看来是付出代价的时候了,他真的很悔恨,是不是可以恳求王秀和王昂,放他一马

无论朱松有何想法,他已经不在王秀考虑范围,甚至连对手也不配做。

第601章权知杭州军州事43

处置杜家很简单,罪证有了人证有了,随着杜家被全族拿下,整个钱塘乃至杭州都沸腾了,喊冤告状的多不胜数,几乎把州衙的门槛踩破了。

许翰、邵成章等人还没有走,看到成群的百姓喊冤告状,不由地大为气愤,他们连袒护士人的心也没有了,当日了奏章,把自己所见所闻奏,更加坐实杜家的毒瘤,让杭州某些人惊恐万分,感受到了末日的来临。

朱松是彻底没辙了,证据确凿,连许翰也对他不屑一顾,王昂更是恨不得杀了这厮,能保住一条命算不错了,他绝没有亦是翻本的希望。

结果很快出来,许翰、辛炳等人离开第三天,钱塘杜家案子呈刑部,杜家下的命运显而易见。杭州的判词是族灭,也是大宋最重的处罚,几乎等同于谋逆,直接全族男女老幼不留一人。

朱松还算幸运,王秀把生杀给予刑部判决,毕竟这厮是有功名的士大夫。当年,赵桓虽说派人刺杀诸贼,得到朝野的欢呼,但事后士林却评价恶劣,开启擅杀士人的先河,他正要团结最广泛的士人阶层,决不能为了区区朱松,被卡杀戮士大夫的帽子。

两府和刑部、大理寺一番推诿扯皮,最终定朱松革去官职、出身,流放崖州编管,钱塘县甚至杭州勾结杜家官员,一律割去官身治罪。但是,那些胥吏可没那么好运了,朝廷对待他们可不手软,只要够杀头条件的,屠刀毫不犹豫地落下,其他的一律流放沙门岛。

罢黜编管和革去官职出身完全两码事,前者只要你是进士,那还有翻本的机会,因为你还是官身;后者是把出身功名给消了,官职也罢了,完全是一个白身罪人,翻身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对官来说是最严重的惩罚了。

最重要的是,声誉没了,作为一名士人,贬官罢黜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名誉毁于一旦,必要他们的命还厉害。

王秀也非常满意,诛心杀人更甚,朱松是活不了几年了,还要在别人的鄙视下,羞耻地郁闷而死。

经过许翰、辛炳、邵成章等人的奏,两府真正对黄药有了重视,第一时间列为军最高机密,朱琏表示同意王秀的建议,由玉泉山书院负责研究,军器监设立药石院。

殿前司的效率还是不错的,由禁军抽调军吏士,负责保护玉泉山书院研究院,两府并没有表示异议,既然是国之利器,小心点没有错。不过,对朝廷出钱购买黄药,也是支付所谓的知识产权,有了点别的意见,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自然遭到一些人的非议。

怎么朝廷出钱出人,最终每生产一斤黄药,所产生的盈利,还要给你一层的专利费用,这不是公然讹诈朝廷吗此风绝不可长,矛头对准张陵、林四郎,却隐隐攻击王秀,把手都伸到太府寺里去了。

行在各小报得到消息,顿时像打了鸡血,连夜赶制大量小报,第二天赚了个钵满盆溢。有指责的,也有袒护的,有人说见利忘义,君子不屑,也有人说本来是别人的辛苦,算分期买卖也很有理。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朝廷竟然准许支付,并一次性出价二十万贯购买配方使用权,授予张陵、林四郎等四人散官。张陵判药石制造院事,药石制造院近设在杭州,朝廷出钱建立制造作坊,并有禁军守卫。

胖墩也算是混出来了,判药石制造院事,虽说是从八品官,但那绝对是要职,一般人干不了啊

士林的议论突然停止,民间的风向也立马转变,只因为一件事。

张陵宣布二十万贯全部捐赠给玉泉山书院,今后的朝廷支付的专利费用,他们一分不拿。三层捐赠给书院作为本钱,四层用于黄药不断发展的研究,三层作为救济贫苦儿童的本金,存入杭州工商银行。

捐赠书院,是德啊哪个傻瓜敢拿来说事用于黄药研究,是减轻朝廷压力,人家这是明智之举,你还要刮噪个鸟至于救济贫苦儿童,更没说的,你敢有指责看看家门会被人泼狗血的

一时间,无论士林还是民间,对张陵、林四郎、谷凉、赵非等人大加赞誉,完全没有往日的责备,简直不吝褒奖,极为年轻人成为时代楷模。

王秀也很支持他们的决定,但并不是完全支持,在他的坚持下,修改了分配标准,两层归入书院,三层用于研究,三层为救济贫苦,两层由四人所得。他的理由很简单,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是绝对不行的,有时候好心也要有个限度,不能,决不能让好心阻碍了大事的发展。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玉泉山书院一期宣告完工,建设速度之快,绝对是罕见的,体现出不差钱的任性,二十万贯和两浙路士人的捐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当然,仅仅是第一期建设完成,具备了讲学条件,离全面建成还差的远,用王秀的话来说,他的任期内完成书院建设,算是不错了。

书院正式成立,王秀自然担任山长,副山长出乎别人意料,是李清照和刘仁凤。

李清照出任副山长,士林议论纷纷,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举,在才缲非女子事的时代,尽管大宋的风气还是较为开放,女子地位依然很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