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 / 2)
“没没什么啊”似乎是被杨震的气势给镇住了,墨儿拿药罐的手不住地抖动着,那黑色的汤药溅出烫得他一声叫,手一松,那药罐便往地上摔去。但杨震似乎早有准备,就在药罐掉落的同时,已迅速弯腰伸手,及时将之抄到。
“你想毁灭证据”杨震瞪眼喝了一声,随即又进步上逼,整个人的气势已如一张大网般把墨儿笼罩。这是杨震多年杀人,在枪林弹雨中磨练出来的,岂是墨儿这么个黄口小儿所能抵挡,他顿时就一屁股跌倒在地,面色比刚才又青白了数分。
这当口,之前在自己房中看书的杨晨也已被惊动了。他疾步赶来,看到眼下一幕,只当是兄弟又在欺负墨儿了,便有些不快地道:“二郎,你身子还未见好怎又在家中惹事了。墨儿,你怎么惹他生气了”
杨震并没有理会凶手,而是在把药罐放到一边后,又一弯腰探手,在墨儿尚未反应过来前从他怀中取出了刚才的那个纸包:“这又是什么”
这时,杨晨也明白事情不简单了,他没有再劝,而是把目光落到墨儿身上,看他如何分说。墨儿见主人也到了,心下更急,自然不敢承认实情,只是嗫嚅着道:“这这只是大夫给的药而已用来医治二少爷少爷的腿伤的。”
“哦,是么”杨震冷笑了一声:“既然如此,你为何会在药煎好之后才往里放这一味药材,难道这也是大夫吩咐了的还有,为何见我看到你的举动后,你竟会如此害怕”
“我我”墨儿一时说不出话来。他只是个少年郎,又被抓了个现行,惊惧之下又怎么可能自圆其说呢
杨晨明白事情原委后,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跟着沉下来的是他的心。他把墨儿也是当小弟弟看待的,却不想他竟会做出如此事情。无论他偷下的药是何用处,这想暗害自己二弟的心思却是真的了。
“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有一句隐瞒,我绝不轻饶你是我杨家的家奴,便是打杀了你,以我秀才的身份官府也不会拿我怎样”杨晨神色阴冷,说出的话与他一贯的言行也大为不同,显然是愤怒到了一定程度。
想来也是,一个自己极其信任的仆人竟做出伤害自己兄弟的事,这无异于背叛,是谁都无法容忍的。而为了逼其说实话,杨晨又加了一句:“汤药和你包药的纸包都在,你若不肯交代,我也会把它拿去给县中大夫验看,总也能查明白的。”
看着往日彬彬有礼的公子发怒说出狠话,又听他这么一说,墨儿那本就不甚坚固的心防彻底崩溃,他双膝跪地,连连叩头:“公子公子我也是不想的,只是一时鬼迷心窍,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在墨儿有些磕巴和哽咽的述说下,杨家兄弟才明白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当日杨震受伤后不久,墨儿被杨晨派去买药时,被几名不知身份的汉子给拦下。随后,一名中年人给了他五两银子以及几包药,让他把药下在杨震的汤药之中,还威胁如果不肯照办,或是敢报与杨家兄弟知道,必然不会轻饶了他;而若他把事情办成了,则还有更大的好处。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之下,再加上他自身又对杨震心怀敌意,这才有了眼前的结果。
“敌意”听完墨儿的话,让杨震心中的疑问更大,他实在想不明白对方为何会对自己如此怀恨,甚至做出对自己下毒这样的事情来。
似乎是为了解释杨震心中的疑问,墨儿随后又说道:“公子,其实这事我也是不想的,但你因为二少爷这次的事情居然连三年一次的乡试都放弃了我实在是为公子感到不值,这才一时糊涂”
“住口”杨晨见墨儿道出了这个秘密,神色顿时一变,厉声喝止,但这一切已然太迟。杨震听墨儿这么一说,也自呆住了,这比他适才看到墨儿对自己下毒更叫他惊讶,因为这事实在是在大了。
虽然杨震才来这个时代不久,可他依然明白一次乡试对读书人有多么重要,这可是三年一次或许能改变一个人一生际遇的机会啊。可兄长怎么就会因为自己而放弃了乡试机会呢,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委
“大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就那可是你一直以来所努力与向往的科举之路哪。”杨震此时已无暇追究墨儿了,他紧盯着兄长问道。
杨晨知道事情已无法隐瞒,只得苦笑了声道:“科举虽然重要,但比起你来,它又算得了什么呢当日,你与人殴斗,虽然受了重伤,却也伤了其中一人,那人最后还因此丧命。”
杨震听他这么一说,才有了些模糊的记忆。当日他虽然以寡敌众被人打成重伤,但向来在街头摸爬久了的他确也奋力攻击了其中一人,将其打伤。至于究竟有没有真个打杀了人,他却早记不清了,毕竟当时的情况太过混乱。
既然把事情点破了,杨晨就索性把一切都说了出来:“之后,县衙就来了人说要拿你去问罪,我以你身上有伤百般相求才叫他们暂时不问。而后,又有人上门前来,说只要我肯放弃今年的乡试,便可叫官府不再追究此事。我想只是蹉跎三年却能保住你不吃官司,这才应允了他们。而他们也果然守信,后来衙门也确实再不曾上门来拿你”
杨震是越听越是感动,想不到兄长竟如此维护自己,而他居然对此是一无所知。同时,又有一个疑问冒了出来:“大哥,你可确信我殴杀人命确有其事”
“兹事体大,我自然是问明白了的。”
“那小弟还有一事不明,那个叫兄长放弃乡试又能把此事摆平的又是什么人,这人命官司可不小哪。”
“是姚家,因为姚长松想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参加本次的乡试,但因姚叔广在县学中只是个附学生员,不能乡试,便希望我可以把考试的位置让出来”杨晨说着,而杨震此时的神情就显得有些怪异了。
第四章计连环
作为可以让一人,甚至是一个家族都有巨大变化的科举制,在延续到明代后已很是完善。即便是考上一个在后人看来极其普通的秀才,那也是要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三道关卡。而即便中了秀才,想要再进一步参加乡试,也必须是在官学中成绩出类拔萃者才成,也就是廪生与部分的增广生员。
秀才,这个后世之人有些不屑的身份在当时那是高人一等的,并分作廪生、增广生与附学生。廪生成绩最好,是能从官府里领取廪米以为日常用度的,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尖子生,能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增广生则稍逊一筹,但平日成绩也还行,拔尖的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