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2 / 2)
“啊”这回却轮到皇帝母子二人发愣了。他们怎都没想到张居正一出手就如此之狠,这不是让皇帝自己扇自己耳光吗
张居正看出了他们的犹豫,就继续解释道:“这么做,乃是为了向天下臣民做出表率,以示我大明律法之森严,即使是天子犯了错,也一样要受到惩戒”
太后一听这话,也忍不住有些意动了,沉吟之后道:“这倒也不是不成。”
见他二人这就要帮自己决定下罪己诏了,万历心下大急。本来,他对于今天张居正肯出言为他说话的举动还是很感激的,甚至有些后悔前几日有顶撞对方的行为了。但现在,感激之情早已被愤恨所取代。这算什么他一个当臣子的居然想强逼自己这个做皇帝的下罪己诏,他这算是逼宫吗
但在母后跟前,万历也不敢放肆,只好瓮声道:“母后,儿臣根本就不会写这种东西,还请饶了儿臣这一回吧,儿臣知错了。”
太后见儿子如此求饶,又觉得如此下罪己诏确实有损天家威严,便又有些犹豫了起来。但这时,张居正却道:“太后陛下,这事微臣可以代劳,只需要用上陛下的宝印便可。”
“你”见他如此坚持,万历真是又气又急,同时又无可奈何。
而太后,也瞧出了张居正的如此坚持必有深意,虽然不知他真正用心,但想来应该是为了朝廷和皇帝好,便点头道:“那就照张先生的意思办吧。有劳张先生了”
万历的反对再次变作徒劳,当着他的面,张居正就刷刷点点写就了一份言辞恳切,几乎没有任何遮掩的罪己诏,只待次日就在内阁明发天下。
这一夜,在经历了一连串事情后,万历彻底失眠,在他心里,张居正的形象已渐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如师如父的高大形象,转变成了一个似乎对他的皇位有着极大威胁的存在
s:这件故事在历史上是发生在万历六年,现在为了情节需要特将它提前几年,大家就当是杨震改变历史的蝴蝶效应吧
第二百六十三章陛下错了
受了这么一番惊吓,再加上一夜未能入睡,待到早朝时万历已经没精打采,根本不知道臣子们究竟说了些什么。而当他听张居正授课时更是无法集中精神,致使在读书时看错了字而受到张居正的斥责。
孙海小心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小声说与杨震知道,同时还很是警觉地朝四下里张望着,生怕自己这番话被人听了去。
其实照规矩,像孙海这样的内侍是不该将内宫里的事情转述他人知道的,但他看得出来杨震对万历很是关系,也清楚万历对杨震的信任以及今日皇帝情绪的低落,便想到了请杨震来宽慰皇帝一番。
所以在一番解释之后,他又有些吞吞吐吐地道:“那个杨侍卫,今日陛下一直情绪消沉,咱家也劝了几次却不见半点用处,要不由您进去说说”
杨震此时正在心里对这件事情做着判断,看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他觉着万历情绪低落或许是因为两个原因,首先便是来自昨天所受的惊吓,毕竟他才十四岁年纪,从未受过如此惊吓当然会一时反应不过来;其次应该是对张居正生出了畏惧之心,只要是个正常的皇帝,从昨天这事情上就能感觉到来自张首辅的压力了。
对此,杨震倒还真有些想法能帮着宽天子之心,在听到孙海的请求后,便道:“既然是陛下有心结,我这个做臣子的自当尽心帮他。不过我希望能与陛下单独一谈,却不知孙公公能否给予方便”
“这个倒不是问题。适才陛下就嫌我们这些奴婢太过烦人,让咱们都退出去呢。”见杨震答应得如此痛快,孙海心下大喜,当即道:“待会儿咱就把人撤走,到时候就要仰仗杨侍卫你了。”说着还连连拱手。
回应他的,是杨震胸有成竹的笃定笑容。
暖阁之中。
万历面前的龙案上摆着不少他喜欢吃的菜肴,可他却连一点动筷的心思都没有。至于另一边放着的那些奏疏,他就更没心思去看了,整个人只是怔怔地呆坐着,也不知到底在想些什么。
其实此刻他脑海里不断翻来覆去出现的,都是昨天晚上母后威胁他的那些话,什么霍光,什么潞王每想起这些,他就只觉着一阵心悸,就想叫喊着以舒解心中郁结。但喉咙里却不知是被什么堵着了,让他即便是在空荡荡的暖阁里,也发不出半点声音来。
突然,关闭着的暖阁房门突然被人推开,一个人轻轻地走了进来。这人的动作虽然轻缓,但还是打扰到了万历,他忍不住就皱起眉来,说道:“朕不是说了吗,没朕吩咐你们都不必来伺候了,给朕出去”
“陛下”进来的人并没有依言出去,反而走近几步后,朝他躬身施了一礼。
这时,万历才看清楚来的并不是身边的内侍,而是自己向来信任有加的杨震,这让他的眉宇略微舒缓了一些,但还是道:“你来做什么”
“臣听说陛下有心事”杨震说着扫了一眼桌案上那些原封未动的菜肴继续道:“以至食不知味,特来问候一声,看臣是否能为陛下分忧。”
“你都知道了”万历也不是傻子,见杨震的语气神情就能猜到他是知道了昨天的事情前来安慰自己的。
若是换了一般官员,在此事上就是知道了也得当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