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真心意(2 / 2)
历史上,除靖康之变到康王南渡危难之际,大宋朝廷从来未曾遭遇此大范围的天灾,就算是当时也是,并无太大天灾,而今外有强敌频频入侵,内有叠叠旱涝灾祸,当真苦不堪言,若非厚养士人招募流民,恐怕大宋行朝要撑不下去了。
制度上的先进性,虽不太符合生产力发展,却也有一定的足以颠覆国家,改朝换代的恶劣环境,竟被挺了过去。
不过,正如李易所言,嘉熙三年并不算最艰难时期,明年才是真正考验。届时江南的粮荒达到最严重的地步。
行在临安也会变的更加混乱,由于粮食短缺,粮价上升到令人咋舌的地步,中等粳米也每斗五千,几乎相当于胥吏大半月的收入,市民生活陷入困顿。一些丧心病狂的肉贩子,便和黑势力勾结,把夜间行走的人绑架,然后扒皮去骨,低价出售给买不起粮食的居民,人肉不如米贵。
号称东方不夜城的临安,天色一暗便市面无人,别说繁华的夜市了,连更夫也不敢独自出更,不然会莫名其妙失踪。临安府不得不下令各县,出更不得低于三人,并配一名武装铺卒。
京西南路,荆湖北路、南路,两淮、两浙等地,饥嚎一片,十倍于现在,可以说大宋朝廷倾尽全力,成功遏制蒙古人南下,蒙古的疲宋战略也获得了成功,为日落崖山打下第一个楔子。
蜀川他之所以淡然一笑,便在于蜀川最富庶的两路,经他治理基本恢复并蒸蒸日上。如果朝廷真能接纳他,待之国士之礼,相信以蜀川之力,大宋的境况很快就能稳定。
毕竟是顺流而下,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都极为便利。
“子明,你可是行在的风云人物啊”刘斐闻言莞尔,他现在并非靠酒楼生存,还有千倾良田,海上贸易和手工作坊,尤其和蒲寿庚的联系,让他掌握了刘家的海外贸易。
李易摇头苦笑,双目盯着刘斐,正色道:“老兄,你可信我,忍下屈辱绝境求生,但求一线生机,挽救蜀川与战火。”
刘斐亦是正色,缓缓地道:“我不信自家兄弟,还信谁。”
李易笑了,再次叹了口气,一饮而尽道:“当时,真是血雨腥风,全军士气低迷不堪,只能用血水来冲刷,一路向南转战二十余军州,好在我保住了成都,保住了蜀川元气”
“听说,虏人正在集结兵马,你这个时候入朝,是否有些不妥”刘斐面色有几分忧虑,他对李易颇为了解,知其明智,除西子湖上谢婉清事有些冲动,做事向来稳重,却因蜀川太大,作为精明的商人,非常明白其中关键,方有此问。
李易眼中精光一闪,道:“老兄,既然我能来,就说明不是那么严重,蜀川有山川之险,我有坚甲十万,但需攻防兼备,谨慎小心,他便是倾国之兵,又有何惧。”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