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7(2 / 2)
但是有当下风头无两的徐志魔坐在这里,而且看到诗人微微皱起了眉头,有些担心起李若凡来。
究竟什么才是白话诗,或者说什么才是诗,其实是很难有一个公认的解释的。
邵飘萍和王小隐无疑都是见多识广的主笔,虽然未必能写,但鉴赏水平却是很高的,每天接触到的各类稿件是个海量,这和熟读唐诗三百首,至少识得好坏诗是一个道理。
现在的中华,军阀割据,内忧外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一代人不就是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理想,寻找光明的最好写照吗
含蓄而言简意赅,邵飘萍开口道:“好诗”
刚说完却见徐志魔也异口同声,邵飘萍笑道:“还请志摩先为解惑”
徐志魔笑道:“说起来,这简直就是死水的浓缩精华,死水意犹未尽处尽在这两句里面情,景,理交融,但又不露痕迹,匠心独具,宛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减唐人高妙”
王小隐笑道:“很有宋诗哲理诗的余味,可以和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读”
邵飘萍道:“黑夜和黑色的眼睛很奇妙的组合起来,一个转折道出更为深刻的悲剧意味在于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敢于叛逆黑夜,寻找光明的精神,恪守,所使用的武器它竟然是黑夜的派生物,这似乎预示了这种寻找势必又会陷入一种新的悲剧之中。”
史书云瞪大了眼睛,嘴边可以塞进一只鸭蛋。就这在他看来狗屁不通的诗,竟然被说成了经典是我不明白,还是这民国变化太快
徐志魔笑道:“下期的现代评论就缺这样的一首好诗开头啊封面也直接就刊印这首诗了”
邵飘萍笑道:“我可是也准备刊发这首佳构呢”
徐志魔笑道:“我另外给你写一首”
王小隐笑道:“那我的可怎么办”
史书云眼珠一转,笑道:“没想到李大少深藏不露啊俗话说好诗成双,京报和北洋画报你可不能厚此薄彼,至少也得再拿出两首和一代人差不多水平的。我可是知道你话剧都是现场创作的”
欧阳书同急道:“那能一样吗就是再厉害的大诗人,也不可能一写就是佳篇”
史书云笑道:“志摩郭莫若或许不行,但李大少肯定行你瞧,这小黄鱼都拿来了,这样吧,我这是刚刚淘腾来的雍正年间青花白的鼻烟壶鼻烟碟一套,按现在的行市,至少价值三千元。李大少也让我开开眼如何”
说着史书云真的从兜里取出两个小物件来,请宋平安首先把玩鉴赏。
宋平安拿起鼻烟壶凑到鼻子尖深嗅了一口笑道:“鼻烟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制最佳。这可是真正的七十三,八十四啊最难得的是有壶有碟,一套极为罕见。五千我都收了”
史书云笑道:“伯父果然是慧眼如炬只要李少爷现场创作出两首能让三位内行赞不绝口的新诗,这鼻烟壶碟就归李少爷了。当然了,我听说李少爷可是在上海一直捧着一位坤伶的,听说还带到了北平,这诗不会是请人代笔的吧哈哈,我就是说着好玩,李少爷千万别往心里去啊”
李若凡似笑非笑道:“我写得出如何,写不出又如何”
史书云笑道:“看李大少说的,多见外啊写不出,这话剧的赌注自然照旧,这见证可都在呢,上了报纸,我可不相信李大少会在乎这点金条。再说放在伯父府上我还不放心吗不过我也得去十里洋场撒个几百大洋征求一两首好诗回来。要是写得出,那李大少可了不得,堪比七步成诗的曹子建,这彩头我双手奉上”
卷第七百五十三章笑纳
李若凡心想这位史云虽然纨绔,倒是很会说话,暗暗挑拨了一把,写得出就是盖过了徐志魔郭莫若写不出直接就差明说代笔了。
代笔自然是代笔,不过是帮未来的诗人代言。
鼻烟壶李若凡在后世的拍卖会上见过,似乎民国仿制清三朝的都老贵了,这雍正年间的青花,带回去发了笔小财啊
李若凡沉吟不语,宋韵婷有些着急,不忿的瞧了史云一眼。但偏偏徐志魔和两位主笔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一副看戏的样子。
可以说在诗歌上面,徐志魔是不服任何人的,当然他的新诗也确实是可以流传下去的经典
但李若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团队的力量,这就像围棋第一人柯洁和阿尔法狗对弈,输也不冤枉。
史云笑着起身把鼻烟壶碟塞到李若凡手里道:“两首短诗,李大少还不是出口成章我用怀表计个时如何咱们就以一个时辰为限,我够意思吧”
陆小曼轻轻抵了抵徐志魔,她有些不明白为何徐志魔似乎乐见其成的样子。
女人有时候是猜不透男人心思的。就像后来陆小曼结识翁瑞午,虽然走得很近,很有些闲话。但徐志魔很大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在心理上是凌驾于翁瑞午的。翁瑞午能和他比肩的也不过家产阿堵物而已。
李若凡却是有足够威胁的。
民国的时候是不像后世金钱社会,钱眼里面看人。
多金不可怕,四九城最不缺的就是年少多金的富家公子,像著名的民国四公子,但是那时候的人讲究,有底线。
就像北洋政府从年袁士凯上台到年灰溜溜回到东北一直和东洋人合作的张大帅,年间近百位总统总理,袁士凯一人就有个儿子,个女儿,但这么多的权贵,可曾有谁的子孙做过伤天害理的勾当被史记载的
本来李若凡是不入徐志魔法眼的,当时的金陵也远远不能和北平想比,特别是在化领域。
明清两朝的底蕴,最后的慈禧开始的时候很蠢,但是经过义和团以后就知道错了。她批准将原来的中华法系废除,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将那些最野蛮的肉刑废除;第二步修改刑律、民律、诉讼法,制订了一套全新的法律体系。
这是中华的大变革,这个变革从北洋到整个民国时期都没有被否定。
所以戊戌变法本身就是伪命题,慈禧也不想做亡国之君,但当时的中华,慈禧就是尧舜附体都没有用。政治对军事的失控,这个问题五千年都没解决
那时候的学术氛围是最宽松的,因此才会有新化运动,可以说当时的北平是真正的思想和化中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