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1 / 2)
d处理10的8次方个任务。不需要把人工智能进行分裂。”
周宇脸上露出喜色,他当时设置不同的人工智能,就是因为人工智能具有微弱的自我进化能力。
由同一个人工智能处理不同的事情,很容易造成系统混乱。
量子计算机能实现一个人工智能处理所有问题,当然是一个人工智能更加方便。
周宇立刻选定主人格为湘华,生成最终的人工智能。
湘华每天都需要处理数亿种任务,她的人格最细心也最有耐心,非常适合并行处理能力强的量子计算机。
人工智能设定完毕,接管量子计算机最高权限完成,量子计算机重启,编写人工智能辅助模块
周宇看到量子计算机开始重启,并在开机界面进行软件编程模式。
这是人工智能按照底层源代码要求,开始执行程序。
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内置七种核心量子算法和由核心算法衍化的五千六百七十八种常用量子算法。
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更加高效的并行运算能力,并开始编写出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量子模拟计算。
只有量子计算机并行运算加上量子模拟计算,它才能真正根据已知条件,验证未知可能。
量子计算机重启完成,桌面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所有程序全部隐藏。
只有光影构成的湘华立在半空中。
“主人,我们又见面了,湘华开始为您服务。”
“湘华,量子模拟计算能力是否编辑成功。”
“量子模拟计算已经可以正常使用,它可以辅助科学家研发新的技术,修改现实中产品的不足,推演世界的变化。”
张伟在一旁听着,震惊的说道:“量子计算机能完成这些运算,我作为量子计算机的发明人都不敢相信。
是不是人工智能逻辑错误,这吹的也太过火了。”
“哼你一点也不了解湘华强大的能力,我要让现实征服你,不相信你可以试一下我的能力。”
“周总,我可以试一下湘华的能力吗”张伟询问道。
“完全可以,尽量用难度更高的问题验证,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编写成功,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项目测试,验证它具有的能力。”
周宇立刻让张伟进行实验,他也想知道湘华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作为湘华的制造者,周宇真不知道湘华能达到的上限,但他知道湘华能达到的下限,一般问题是难不住湘华。
“我是谁我从哪来我活着的意义”张伟直接三连问。
他看着湘华,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仿佛看到一个大玩具。
湘华嫌弃的回道:“哲学问题不予回答,请提问自然科学问题。”
“限制提问范围,就想难倒我,没门。”
张伟调侃道:“古化石为数据基准,推断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绝对是自然科学问题,请湘华做答。”
周宇看到湘华周边数据流转动,调动量子计算机开始验证这个问题。
他立刻制止道:“湘华,停止这个问题验证。”
“湘华只是接收人工智能的严格数据和基本逻辑数据。她没有接收整体数据包。
这是量子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不是在星灵眼镜中陪伴你的智能助手。
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就是湘华答出来,你也没有办法验证。”
周宇在一旁能看出来,张伟不是要存心刁难湘华,而是习惯使然,他在和湘华开玩笑。
这应该是他平常就利用智能助手湘华缓解压力,这段时间他压力一直很大,忍不住与湘华开玩笑。
“张伟,量子计算机的数据是否与数据中心数据连接。”
陷入沉思中的张伟立刻反应过来回答道:“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可以读取二进制数据后,我们就通过中微子通信网络,与数据中心相连。”
周宇得到确切消息,他立刻让湘华验证,离子生长法得到的金属晶体,为什么会与金属的材料特性差距那么大。
湘华读取数据后,通过量子模拟计算,开始推倒金属晶体材料变化的过程。
湘华很快推导出结果,汇报道:“主人,金属晶体材料实质上就是一种纳米材料,原子或分子被强磁场电离,形成离子云团。
离子云团在特殊情况下,原子核开始聚集在一起,外层电子共用轨道,形成特殊的离子键。
金属晶体材料特性和形成的离子键密切相关。”
周宇看到湘华推导出的结果,这与科学家推测的结果差不多,他露出满意的笑容。
从现在的情况看,量子计算机对今后的科研工作帮助非常大。
第237章粒子电池
周宇看着人工智能湘华给出的结果,他知道量子计算机量子模拟计算可以正常运行。
只不过量子计算机对科研的帮助,通过这种简单的小实验无法验证。
必须要通过大规模实验验证,根据实验反馈的数据,才能总结出量子计算机的能力。
周宇看着湘华吩咐道:“给科研中心科学家分配量子计算资源。”
湘华向周宇鞠躬道:“接受命令,正在执行中。”
周宇又对张伟吩咐道:“通过量子计算机辅助科研的情况,分析量子计算机接下来改进的方向。”
“周总请放心,我们实验室会时刻盯着量子计算机运转情况,直到确定量子计算机工业生产标准。”
张伟说完,就开始认真分析量子计算机的情况。
周宇从量子计算机实验室走出来,乘坐电磁轨道车,来到粒子研究院。
粒子研究院主任于振峰一直在研究粒子电池。
他就卡在某个实验步骤,一直都没有成功,正好让于振峰试验一下量子模拟计算。
周宇在实验室找到于振峰,他正在和科学家总结实验失败的教训。
于振峰看到周宇到来,他愁眉苦脸的说道:“周总,这个项目真的很难,你给我们指导一下。
其他项目在你的指导下,都有很大进步,总不能厚此薄彼。”
于振峰最开始能被选为研究部的经理,他知识储备和管理水平都很高。
他感觉自己和其他项目负责人在知识上没有太大差别,他们的实验经常能成功,自己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成功的迹象。
这有他选择的项目难度较高,自己只能勉强驾驭的原因。
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没有获得周宇的指导,其他人成功的项目,或多或少都被周宇指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