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3(1 / 2)
完莉萍和周茗,又转过身,对苏怀夏九十度鞠躬,以表歉意。
仿佛是在心里默认,苏怀夏受了冤屈。
周茗看了心里不舒服,感觉这好像在当众打她的脸。苏怀夏怎么就要上大学了一百多分上什么大学
她刚想开口怼苏怀夏,但被她妈莉萍拦住。莉萍多少算是比周茗年长,终于觉察到事情的不对劲。
晚上回家,莉萍翻来覆去想了很久,越想越感到害怕。这事情怎么想都不对劲。她本来以为刘国涛会护着她们,因为如果事情被查出来,这肯定也是他政绩上的一个污点。
可是今天他的态度和反应难道那两个老不死是真的什么厉害的教授不成
莉萍越想越害怕。她平时挺厉害的,可真遇到了事情就会变怂。她意识到这件事情她根本搞不定。
她一整夜都没睡着,第二天就去公共电话亭打了个电话给现在正在香港出差的周伟业。
周伟业接到电话,就感觉脖子后面扎满了一根又一根的针,让人虚脱的凉。心脏像掉进了无底的深渊,不断的下坠下坠。眼看自己在事业的上升期,祸却从天而降。
他连骂莉萍的心都没有了,听完她的陈述,直接不发一语的挂掉了电话。
三天后,周伟业的律师来找莉萍,要求同她离婚。大女儿周颖跟着自己,小女儿周茗给她。
莉萍看着离婚协议,完全没法相信自己居然嫁了这样一个薄情寡义的男人。
“周伟业不是个东西。”莉萍狂乱的撕掉面前的离婚协议,不接受任何的条件。
坐在她对面的律师极其冷漠的等她发完疯,才慢慢说道“您说我的当事人不是个东西。但请您想想,您自己是不是东西。您竟然敢做这样枉法的事情,不仅赔进去了自己还牵连家人,我的当事人和您离婚,有什么错吗”
“再者,也请您为我当事人和您女儿着想下。您做的事情是包不住的。一旦被查出来了之后,我当事人肯定会受到牵连,而且您的大女儿周颖,现在也在机关里工作,您和周茗的事情,也会对她造成莫大的伤害。”
“您和您小女儿周茗几乎已经完了,没有人能救得了你们。为什么你们不发发善心,救一下您的大女儿和您的丈夫呢您可以骂您的丈夫不是东西,但您的大女儿呢她是最无辜的。您也要让她背锅吗”
“趁她还没这么恨您的时候,快点签字离了吧。把对他们的伤害降到最低,至少您的大女儿还会对您怀有一丝感恩。”
离婚律师的话说的几乎句句诛心,莉萍根本没有勇气听到最后,整个人像瘫没有灵魂的烂泥,空洞的望着离婚律师。
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手是怎么动的。总之他就是动了。她签了字,和周伟业离婚。
三天后从上面上来的特别调查小组赶到清水县。和刘国涛组建的调查小组会师。
两支调查小组组成的强大调查组很快把整件事情调查得底朝天。
不仅仅还了苏怀夏一个清白。而且还查出了一连串舞弊和顶替事件。
其中以李学林为首的作弊集团落网。
为了矫正这种不良之风,周茗的顶替案件被作为典型判决重点宣传。周茗和莉萍双双入狱。
刘国涛因为重大失职被降好几级,成为清水县一中的新校长。
秦覃远回报社之后,对清河县这次高考大写特写。从清河村的知青点传奇,到高考状元被顶替。
一时间清河村几个好知青和周茗这个假状元成了全国百姓嘴里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过这都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
在刘国涛拖着不想查案子的那段时间,知青点众人的录取通知书也陆陆续续来了。
陈杰还是去了首都政法学院;赵擎考上水木大的机械学院;孙博洋没考上一本院校,去了南方一所二本经管学院;苏怀曼怕了苏怀夏,所以志愿填的远远的,去了大东北学习会计。蒋建国没有参加高考,太苦了挨不住。早早的就回了城,去他爸的厂子里实习当工人去了。
五个孩子里。温小柔上了农大,连专业都和苏怀夏一样;雷业家上的也是农大,学的是养殖。想着以后学成了回来创业开养殖场;冯冬儿一直很崇拜顾鹤之,所以考了首都财经学院,学社会经济学;小幺学了食品学,而且上的也是农大。
大家本来都已经买好火车票准备回家,但没想到遇到了苏怀夏成绩被人顶替这件事儿,就又留了好几天为苏怀夏作证。
认真起来的刘国涛办事效率特别高,就让他们录了几次口供,就不再麻烦他们了。
苏怀夏把剩下的事情安排了下。王招息让王万霞给接回去照顾了。这些日子在知青点,王招息在厨艺上学了不少功夫,他现在至少有了个特长能够自食其力。
另外苏怀夏又把顾鹤之给他们上课的讲义和资料好好的整理了下,交给刘国涛。希望能帮到后面几届的考生。
等一切都交接完毕。几个知青都选了同一天买火车票。他们终于要离开这里回城了
当他们收拾好行李离开知青点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人都来送行。年轻力壮的抢着为他们搬行李。
村里的大姐和大妈们眼眶都是红扑扑的,手里拿了不少自己腌制的鸡鸭鱼肉,还有各式小零食,像是不要钱似的往知青们怀里塞。
一路走来,听见的都是大家感恩的声音和祝福的声音还有让常回来看看的声音。
清河村所有的村民都对这几个小知青,尤其是其中那位姓苏的姑娘都是感恩戴德。如果不是他们留下来帮助自己,清河村不可能这么快吃饱饭。
送行的队伍一路跟到了火车站,看得其他村的人又是感概又是嫉妒。自己的村子怎么就没这么好的事情呢
绿皮火车缓缓进站,几个知亲都背上了自己的包裹和乡亲们告别。
火车又乌拉乌拉启动,驶出站台。清水村的景象在身后飞快的倒退。
所有人脸上的表情都是五味杂陈。他们四年的青春在这里画上了一个终止符。坐上这趟列车,他们的人生就即将开启一个新篇章
第66章
火车缓缓开进首都华京站,苏怀夏和另外两个男生一起下车。
苏怀夏和陈杰都是华京人。阔别快四年后重回故乡,看到熟悉又陌生的站台和熙熙攘攘的身影,两个人眼眶都是一红。
赵擎不是华京人,但是水木大学和这座古老的城市是他的梦想。车进站的时候,方看见台上那红色烤漆的几个大字,他就无法抑制的生理颤抖。
说来,他们清河村知青点大部分人都没有散。除了滑铁卢的孙博洋他们,整个知青点大家最远在九月份就会重新碰头。他们带出来的几个孩子,几乎考的都是华京的大学。
苏怀夏和陈杰早已经归心似箭。赵擎申请了提前入住学生宿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宿管那里报道。
所以他们也不多说其他,互相握手拥抱道别,分别走向三个不同的出站口。
苏怀夏在火车站南门那里拦了辆“甲壳虫”。这是七八十年代特有的一种小车。样式很像外国甲壳虫小汽车的更迷你版,不过它本质是套了壳的三轮车,前面做人,后面放行李。多穿梭于地铁站附近。
“杨子里胡同237号谢谢。”苏怀夏和“甲壳虫”的司机好价钱,颤颤巍巍爬上车。
其实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看,这车实在不怎么安全。而且套在上面的塑料壳不通风,有点憋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