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1(2 / 2)
幼帝知道自己的处境,越是这种时候,他越不会轻易的生出血脉。
宫中。
圣昭太后一走,幼帝就亲手为妻子倒了杯暖茶,道歉道:“方才的话,你别生气。我也是没办法才这样说的。”
范皇后脆生生道:“妾身明白陛下您的意思。妾身既然已经嫁给了您,一切都会为您着想。”
幼帝一脸感动地抓住了她的手,“你真好。在这宫里面,从来没有人像你这样为我好过。从前我还觉得,你们让我成亲就是为了掌控我,现在我倒觉得他们是给我送了个宝贝过来。”
范皇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蜜语甜言,不由羞红了脸。
“我们是夫妻。”她羞怯道,“夫妻一体,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让贤王妃喜欢我的。”
“嗯。贤王妃欣赏恭王妃那种的女子,为了她甚至帮她和离。你只需要像恭王妃那样就成。”幼帝说着,又放低了声音,“接下来就要委屈你了。我只有对你越不好,她才会越怜惜你。”
范皇后被他的热气吹得耳朵都红了,“嗯”
小夫妻两个说了会话之后,幼帝又陪着她用了午膳,这才离开中宫。
他回到自己的寝宫后,黄大伴走了进来,从怀里拿出一瓶丹药来,“陛下,这丹药就是贤王服用的避子丹。据太医所说,贤王就是吃了这个,所以才一直没有孩子。这药能避子,却不伤身体。”
“真的”幼帝拿在手心里闻了一下。
“这个是奴才花了重金才买下来的药方,后来又去民间找了几位圣手瞧过药方。那几位圣手都说有避子功效,奴才这才抓了药,亲自做成药丸。”黄大伴道。
见识心腹亲手做的,幼帝这才让他收了起来,“以后每天晚上给朕一枚。”
他可能不想行房事,贤王是奈何不了他,但是别忘了,宫中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希望他能生出子嗣。
毕竟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比他要容易掌控的多。
而现在宫中被她掌握在手里,她想要做些什么事情,易如反掌。为了预防这些万一,他宁愿每天吃点这些避子药。
“是。”黄大伴低声应了,恭恭敬敬的把药重新收了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叶芷清被小皇后传召进宫的次数越来越多。
次数一多,叶芷清再迟钝也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正好赶上假期无聊,她也乐得进宫看这位皇后究竟想要耍什么把戏。
作者有话要说:大概还有个12万完结,大家觉得有啥坑没填写,可以留言哦
第127章大结局
小皇后年纪还是太轻了一些,虽然每次在叶芷清的面前,她总表现出一副哀怨不受宠的样子,但假的就是假的。
如果真的不得宠,下面进贡上来的奇珍异宝又怎么可能会被摆在她的宫里。
叶芷清也不拆穿这些,每次小皇后诉苦她都听着,回头转个身就都这些当没听过。
对于小皇后的目的,她也能猜到几分。但是,大家都是为了活命,这种事真没法让。
很快,上元节过去。
上林苑的良种经过这一年半的培育,最新一批的种植面积已经有几十余亩之多。虽然这些数量还是远远不够上市,但是已经能够分植到下面的地方上。
若是一个个分发下去,这太耗费时间,于是各地都派遣了专门的农工来学习种植方法,等到过后再领良种回去培育。
叶母这边,因为叶芷清的缘故,则偷跑一步,在春假过后,便带着一部分的良种先回了乐安,趁着春播,把良种种下去。
良种被带回来已经一年多的时间,虽然算不得人人皆知,但传播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第一批的良种上市,必然是最挣钱的。
现在叶母在趁着良种还未面向百姓之前,就带着东西先回了乐安,这摆明了是想让乐安的百姓吃上第一口红利。
这事虽然不合规矩,但种子是人贤王妃带回来的,大家也就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因为良种一事进行的顺利,徐远志再被提了一级,而作为主管这件事的叶芷清自然也受到了褒奖,晋升为六品司农寺诸园苑监。
叶芷清对农事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也没有去胡乱插手司农寺的事,凡事遇到了事都会和上峰商量。
可能是因为她这和气的态度,再加上良种的功劳总体是算在司农寺的头上,司农寺上下对她印象大好,一时她在司农寺这块地盘上也算如鱼得水。
时间进入三月的时候,乐安那边来了信,是叶母寄来的。
叶母告诉她,乐安的百姓们对于良种能率先在乐安试种态度十分感激。良种种下去后,所有乐安的百姓们已经自发的以村为单位,每日在良种试田周围巡逻,不允许任何外人靠近。并且还有族老商量着要为她立庙,感谢她带来良种。
前面的话还好说,后面叶芷清敬谢不敏,忙回了信,让他们不要这么做。
在她心中,够立庙资格的只有袁农神这种等级的人物,她只是个搬运工而已。不过良种在乐安没出乱子就好,从信上她能看得出来,母亲在老家应该过得挺充实的,她老人家开心就好。
“感觉好像闲下来了。”司农寺苑监的职位其实并不算空闲,叶芷清一开始还忙得焦头烂额,但是渐渐的上手之后,她心里就不免生出一股空虚来。
她到底不擅长农事,想要靠着这个往上爬,难度有些大。别看她现在是六品,但司农寺多冷板凳的位置,立功的机会比其他部门要少的多。
花了几天时间,叶芷清确定自己在司农寺这边上升的空间很小之后,开始拿出纸笔,去规划她最终要走的路。
回想这么些年过来,她做的所有事,都算不得精通。无论是行商,还是海航,又或者培育良种,等等。她能取得成绩,盖是因为她超前的认知。
除了这点优势,其余的,她未必比得上当代人。
她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有这样的成绩。那若是让今人站在她的肩膀上呢
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她不是理工科出身,无法让她所知道的科技横空出世,但是她可以提前去创造这个环境,可以将她所知道所了解的知识,以别的形式告诉世人,让世人在这基础上去钻研。
对于妻子每天下了衙就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风清也注意到了。
“学校”他将叶芷清的规划拿在手里,大概地看了一遍,“这和书院差别似乎并不大。”
上面的规划是按照科举的等级来划分的书院,和现在的书院确实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添加了百工科,同时,官方书院的教工需要通过教工考核才能担任。
这其实就是古代版本的教育系统。
在这个时代,将书院变成小中大学校不太现实,这会触动不少人的蛋糕,引起利益反弹。所以叶芷清干脆不动这块,只是在原计划上添加百工科,然后借用后世的教师福利制度,来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当辛勤的园丁。
反正每三年科举落第的人那么多,也算是给他们安排个好去处。
“是,最主要还是百工科的发展。”叶芷清道,“我的预想是,另外设立百工学院,学院直接和工部对接,每一年优秀的人才可以直接送入工部。”这样就有了噱头,能大幅度吸引人来学百工。
“百工学院的事,问题不大。”风清道,他原来在工部待过,好歹有点香火情,可以去提,“但是你知道的,这事最难的不在于这个,而在于这学院能不能开起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会去做百工的,基本上都是穷苦的百姓。穷苦的百姓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