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条件(2 / 2)
不能直接介入案件。第三,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便是情感,无论何种情感,在长时间的积累、酝酿之后,一旦爆发就很有可能将人推到崩溃、失控的边缘。从这个角度来说,苏沫同样不具备介入案件侦查的条件,毕竟车祸案
的直接“受害人”是她的父母。
第四,师傅之所以提出让苏沫退出案件侦查的条件,除却考虑到警队的纪律之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不想她去直面那段往事。正如师傅曾经对我说过的那句话一样,任何时候他都要将苏沫护在羽翼之下。
“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我苦口婆心的劝说,总算是起到了些作用,苏沫叹口气之后,苦笑了一声,“可就这样被排除在外,我有些不甘心。”
“小沫,不是还有我呢吗?”我顺势继续劝了一句,“在不违反纪律的前提下,我会随时向你通报案情进展情况的。”
“那我就等你的消息了。”苏沫点头。
“外面风大,我们进去吧。”
“好。”
……
进去之后,我将刚才的谈话告知了师傅和雷大炮,当他们听说苏沫的决定之后,都是长出了一口气。
“苏老,现在能说说当年的事情了吧?”雷大炮趁热打铁。
“好吧。”师傅端起茶杯透出了回忆的神色,良久之后才缓缓开了口,“那就从遥感考古说起吧。”
讲述:遥感考古是始于20世纪初的一种航空考古技术,伴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考古学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遥感集市平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有不少欧美考古学家通过在飞机或者热气
球上进行航空拍摄,获取图片,然后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来判定遗址的性质。相较于欧美国家来说,我国的遥感考古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更是加大了对遥感考古的投入力度,建立了一批重点实验室,以对遥感考古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其中一个实验室
,就建立在中南大学。当时,考古系的苏蝉衣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经过层层筛选顺利进入了团队。遥感技术的核心在于远距离感知被测目标的信息,利用地面植被的生长和分布规律,如土壤类型、地貌特征等物理属性及由此产生的电磁谱特征差异,运用摄影机、摄像机、扫描仪、雷达等设备,从
航天飞机、卫星等不同的遥感平台上获取有关古遗址的电磁波数据或图像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光学或计算机图像处理,再对影像的色调、图案、纹理及其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识别和解释,从而提供古代遗存的位置、形状、分布构成类型等情况,为考古发现提供科学的资料
和数据。
由于这门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当时可供借鉴的数据、资料十分有限,加之国内同时建立的实验室有着级别差异,所以在经过细致的分析后中南大学遥感考古团队决定采取逆向的研究方式。
即先选定古遗址或者古墓,然后进行精准细致的航拍,从而收集与遥感考古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于是,在苏蝉衣的建议下,他们选择了公主岭。如同苏沫一样,苏蝉衣也是跟着师傅在省城长大的,可与之不同的是,他的童年以及小学部分时期都是在公主岭度过的。即便是后来搬迁到省城之后,他时不时的也会回去看看,所以他很清楚“公主”陵寝
的事情。
公主岭的古墓,规模很大,完全可以当做中南大学遥感考古团队的试手项目,所以很快就批了下来。有着从小生活在那里的经历,因此苏蝉衣很清楚“公主”的陵寝对于家乡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排斥、抗拒那都是轻的,倘若没有熟人引领、劝说,遥感考古团队就算蒙混过关进入了公主岭,那也绝对是
无法开展工作的。而如果他们不顾民愤采取强硬的方式破开陵寝,很有可能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将现实情况罗列出来之后,团队研究决定带着设备进入公主岭的首批人数为四人,分别是苏蝉衣和他的导师杨振,精通计算机的研二学生林清雨,以及擅长考古影像分析的研三学长毛国栋。
既然是逆向收集资料和数据,那就意味着苏蝉衣等人必须进入到陵寝之中,如此一来怎么说服执拗的林山也就成了一大难题。
或许是念及发小的情谊,或许是私底下进行了某种交易,也或许是对林山进行了党性的再教育,总之遥感考古团队顺利打开了陵寝。
既然是收集数据、资料,那就必须对陵寝进行详细的勘查绘制,这其中包括陵寝的整体结构、土壤和岩石的成分,甚至于古墓表层生长的草木,都必须进行记录和备注。
最初,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可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事先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意外发生了。
杨振,死在了陵寝之中,死相狰狞。
毛国栋,触发了陵寝中的火油机关,几乎被烧的尸骨无存。
苏蝉衣和林清雨,也葬生在了车祸之中。他们留下的,只有那一张引人深思的照片。再有的,便是与师大两起命案中出现的相似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