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书架(黑鸦馆15)(2 / 2)
可只有这尽头的书架,出现了无比违和的场面——周遭的书架中,有其中四座分别在某一排书的中间位置空出了一个书位。而旁边直立的书却没有朝中央倒下。
这怎么看都太奇怪了,不符合物理学原理。
因此张璇衡伸手去探,才发现它的奥妙。
乍一看,这个空位是完全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但其实它的边缘有层完全透明的薄玻璃在。
正是这层阻挡,留住了这个空位,阻止两边的书挤过来。
也就是说明,它被刻意设计成这样,成为了某种机关。
而这个机关显然要放入它指定的某本书才能触发。四个都要。
当然,想也知道,每个机关可以识别的书籍,也必然是事先规定好的。是特定的某本书。
你不可能随便拿本薄厚相同的书就往里塞。只识别薄厚的设计太蠢了,没人会那么二的。
这种机关,基本都是两种识别机制。
首先,塞进去的书本必须薄厚一分不差。这是开启识别的先决条件。
该条件满足后,就轮到那两种识别机制了。有可能应用其中一个,也可能全都用上。
一:识别书本外表。由于不存在摄像头,所以这个识别通常是靠声波、射线扫描等其他手段来实现的。它要求书本上存在某些便于录入识别系统、独一无二不易仿制或误判的特征。同时考虑到要增加识别精准度,这个特征往往是不与书本在同一平面、有所突起的。
二:识别重量。这个重量务必非常精准、精准到克才行,而且书本会为此特意避开一些经常容易在这个厚度的书本出现的重量。以此作到进一步降低误判率。
结合识别机制一,那么比较适合的方式就是让书做得重一些。书页用的材质也要不容易受潮。这个不难做到,很多印刷质量考究的书籍都可以保障这一点。
看着这机关,张璇衡来了兴趣。
他意识到,特意做这个机关来保护的东西,肯定很有意义。
必须解开这个谜题,一探究竟。
究竟是哪四本书,应该并非毫无提示的。
我也许能推理出来。
为此,他一排排看去,试图从每排书的内容类型推理缺了哪本书。有机关在的那一行,其他书也应该不是乱放的。
当然,它们都不是什么系列书籍。否则按顺序排下来,少了哪本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