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1(1 / 2)
是不想让这苏文殊再有任何机会推脱和闹事,而且,使节团出使在外,他作为带团执行任务的正使,威严很重要,如果他一直容许苏文殊这样多番借口忤逆他的命令的话,那使节团的其他人,也恐怕是会依葫芦画瓢,到那个地步,他这个正使就形容虚设了。
“我可以去送拜帖”苏文殊似乎甚至都没有在怕,反倒是当场对正使的命令打起了折扣,自顾自地提出一个建议,一个他能接受的任务。
正使闻言,恨得咬咬牙,差不多要爆发了,最后一秒之间,看到苏文殊还是一直带着这种不满的情绪,心中所想,全溢于言表的模样,正使回心一想,也就只能叹口气。
或许也对,这苏文殊也不像是个能做好这事的人,要真是坚持让苏文殊带着这满腔的气性去见魏英才的话,恐怕也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还真担心苏文殊会搞砸事情。
不过,正使多年宦海生涯,不是一个轻易表露内心想法的人。而且,既然苏文殊确实不是个能托事的人,眼下时间紧促,还是另外找人代替就是了,毕竟,完成使节团的任务为重,这么个公子哥儿,也实在是没必要在这跟他耗时间多加计较,那反倒是误事的。
想了清楚,按照规矩警告了苏文殊,正使便没有再多说他半句不是,或者准确地说,是懒得再和苏文殊计较。反正,他日完成任务后归国,陛下要论起功过的时候,谁做了什么,一摊出来说,就自然是一目了然的了,到那时,陛下自有论断,所以,自己确实没有必要在这里和这苏文殊的不知好歹较劲。
夏国使节团正使又吩咐两名文官,跟着苏文殊一同去阳城城守府拜会魏英才。另一方面,正使继续派出人手,联系阳城城内的一些世家。他们不是要串联,而是想要通过他们,多打听一些兴华帝国的内幕。
使节团对江州不是一无所知,至少他们知道江州的第一号人物,应该是位于泰安城的里昂将军。如果魏英才多次不见他们,夏国使节团就会考虑前往泰安城,求见里昂。当然,这是使节团最后的选择。如果他们选择前往泰安城,无疑就是得罪了魏英才。难保魏英才不会做某些极端的事情。
很多时候,夏国使节团不想把事情做绝了,影响国家大事,给自己留下一些余地,也是给自己的后路,留下一条活路。
魏英才再次得到报告,夏国使节团的又再次来访。
这次,魏英才知道使节团来了一名副使,微微点头。
“他们的态度怎么样”魏英才询问夏国使节到城守府门前的态度怎么样。
“大人,他们的态度非常不好。有士兵,听到他们的副使在门口责怪你不见他们,耽误了两国邦交的大事。”下属答道。
“这个副使是不是脑子有问题难道不知道我们两国是互相敌对的国家兵戎相见,死伤无数,早就结下了大仇。我要怎么对他们,难道不是正常的又是一个带着我应该理所当然向他们卑躬屈膝想法的神经病人。”魏英才惊奇道,“如果我开门见他,岂不是向他示弱。不见”
苏文殊在门口,得到了兴华士兵带出来的答复,大吃一惊。
“我是夏国副使,他竟然不见我”苏文殊惊道。
“大人说了,两国兵戎相见多时,从没有邦交,当停战协议失效的时候,我们再一决生死,不用多说什么了。”兴华士兵答道。
苏文殊以及随行的两名文官闻言,惊愕不已。
“果然是蛮夷之辈,不通礼仪,整天打打杀杀”苏文殊怒道,“我应该上书给陛下,发兵百万,灭了他们。”
两名文官也怒,但是他们清楚兴华帝国不是小国,可不敢像苏文殊一样,随意谩骂。
过了一会儿,苏文殊他们两手空空,再回客栈。
“他们不见你们为什么”正使惊讶道,他还以为他给了魏英才面子,魏英才应该会见他们的。
“魏英才蛮夷之辈,我等又怎么知道他心里的想法。”苏文殊抢答道。他还真担心两名文官打小报告,提前说出了一个理由。
“是这样吗”正使怀疑问道。
“我们确实不知道魏英才的想法。”两名文官也不想得罪人,一同答道。
“看来,还是要我亲自去一趟。”正使无奈说道。
使节团众人纷纷劝说正使不要向魏英才低头,不如前往泰安城。
这时,有使节团的侍从进来禀告。
“启禀众位大人,城守魏英才大人送来一封邀请函,邀请正使大人吃晚餐,言明大人可以携带四人参加,但是不可带苏文殊大人。”侍从禀告道。
侍从的话刚刚说完,使节团的人脸上一顿,仿佛明白了些什么。
苏文殊的脸也是一时黑一时白,他实在是没脸继续待下去了,说道:“大人,我身体不适,想要回去休息一下。”
“嗯,去吧,有病就好好养身体。”正使答道。
苏文殊离去,众人不由得鄙视了一下他的背影。
接着,使节团内开始分配名额。
但凡成为使节,大多数人都想要做一番事业,至少见一见外国人。要不然,徒有使节之名,就是一个笑话了。此时此景,苏文殊就是他们眼中的笑话之一。
魏英才招待夏国使节团的地方,不是在城守府,而是在阳城最贵的酒楼“一品楼”,一品楼是一家百年店,里面掌勺的是一名四级厨师,里面的灵芝羊肉羹,是一款难得的美食佳肴。
魏英才早就想到一品楼,品尝一下灵芝羊肉羹。可是,一直公务繁忙,又不能破坏帝国的形象独占酒楼,他还没有机会品尝。
这次,借着会见夏国使节团的执行公务机会,魏英才派人包下了酒楼的第三层,要在一品楼会客,品尝灵芝羊肉羹,顺便再向夏国使节团宣布帝国高层的意思。
夏国的使节团正使,名叫安文进,六十三岁,夏国礼部侍郎。其实,安文进不是第一次到阳城。在安文进年轻的时候,他曾任阳城文史官,整理阳城的典籍。后来,在家人的活动下,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一步一步升任礼部侍郎。
因为安文进在江州生活过好几年,所以夏国朝廷才派安文进出使,想办法与兴华国进行一些外交活动,试探兴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