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8(2 / 2)
杨萧想了想,自己的这次尝试还是比较大胆的,所以说选材必须要新奇,但还不能太前卫,毕竟现在的人根本听不懂那些现代的东西。
若是杨萧上去一拍惊堂木,然后大声的道。
“今天啊,我给大家说一个故事,这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如果这样说,恐怕还没等杨萧说完,那下面的人就该扔板砖了。
杨萧想了想,现在这个时代,还是说说十大名著比较靠谱。那么四大名著说哪个合适呢
水浒传和红楼梦肯定是不行了,一个是宋代,一个是清代,若是杨萧现在给说出来,改一下时间和年代,那是没什么,可等杨萧百年之后传到后代,那就麻烦了。
西游记那更不行了,那不是开玩笑吗现在的皇帝是谁那是唐僧额,那是李世民,唐僧是他的玉弟,而且这个人现在已经出生了,有可能已经与李世民接触上了,杨萧现在讲这个,那不是找死吗
那么前三个不行,剩下的便只剩下三国演义了,这部著作,无论是年代,题材都是不错的,而且看三国演义在现代的受欢迎程度来说,也是比较适合杨萧说的。
然而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杨萧特别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很小的时候杨萧就抱着它看,单田芳和袁阔成播讲的三国演义杨萧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一些地方都可以背下来了。这样看来,还是三国演义比较靠谱。
想到这里,杨萧决定了,就讲三国演义。
正文第三百四十六章准备工作第五更
拿定了主意,杨萧开始起草讲义,他毕竟不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在文艺圈子也没混过。
不过杨萧却有一个非常惊人的特长,那就是过目“基本”不忘,一些一千多字的文稿,杨萧大概只需要二十几分钟遍可以通篇背诵下来。
当然了,一些地方也会出现错误,但杨萧还会用比较婉转的语句将其圆回来,所以在现代的时候,杨萧参加一些大行的厨艺讲座时,都会把这项技能用上,只是杨萧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上大唐来说书。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不过,杨萧现在有些为难,他不知道在大唐是应该以原著文言文的形式去读。还是用现代白话文以一种评书的模式去讲。
杨萧之所以会这样为难,其实还是有些纠结,因为这两种讲述形式,各有各的好处。
以文言文形态呈现,言语中会比较严谨,故事的完整性比较好,而且文言文的语速比较快,故事的继续形式简明,对于现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适合的,因为大唐的人,文言水平比较高,听起来不会感觉吃力。
不过即便这样,杨萧还是认为以白话文的形式会比较好,因为杨萧所讲的并不是历史,不是史记。如果说起来他讲的应该是一本小说,一本演义出来的三国。
白话文的形式会比较欢快,而且易懂,情绪掌控也比较简单,故事拉长了还有些绘声绘色,更适合说书的这种形式。
况且,杨萧心中还有两个比较成熟的参照,一个是单田芳老师的版本,一个是袁阔成老师的版本。
他们两个人的版本可以说各有千秋,单田芳老师的版本,讲述的比较慢,也比较细,几乎将整个三国演义都是以自己的叙述形式演义了出来,生动、鲜明、准确是单田芳老师版本的主要特点。
他的嗓音特殊,剑走偏锋,常常收到奇效,机智幽默,诙谐,多抖包袱。既有平,也有爆,能够起到异峰突起的作用。
不过,杨萧却觉得单田芳的版本并不适合他,因为太长了,一个三国演义足足讲了一千多集,别说杨萧记不住了,就算能记住,他估计也说不出这么多期来,况且杨萧也没有单田芳老师那么独特的沙哑嗓音。
至于袁阔成老师的版本,杨萧还是比较适合的,因为袁阔成的版本更加的直白,诙谐幽默是他最大特点,而且袁阔成老师敢于创新,用自己的新内容、新风格、新语言,诠释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三国世界,这非常值得杨萧学习。
所以,经过再三的考虑,杨萧还是选择了以袁阔成为蓝本,进行三国演义的创作。
置办好了装备,想好了言语的风格,有拟定了思路,杨萧开始自己写讲义。
要知道,说书这东西与上课讲课还不同,杨萧以前在大学讲课,说的几乎都是与厨艺有关的事情,
那种东西几乎都已经印在了杨萧的脑袋里,一些理论张嘴就来,套路要多少有多少,所以一般杨萧去大学讲课,连讲义都不带,想到什么说什么,问什么答什么,几乎都不会停顿。
可是说书就不同了,首先必须要营造气氛,还有有包袱,有重点,如果是流水账,一气说下来,估计你自己会说的挺爽,观众可就歇菜了。
所以制定好了计划后,杨萧午市的时候遍把那当归鸡汤弄好了,然后自己关在屋子里开始写了起来,这一下就到了第二天的早上。
杨萧一样的日常,将所有事情忙完,便开始准备中午开说,在他看来,第一枪很重要,如果惊艳,那么杨萧的目的就有可能达成,若是失败,那以后他可能还是只能老实做菜,毕竟杨萧也不知道这里的人喜不喜欢听这一口。
中午,月醉楼的外面早已经是排起了长龙,因为今天是五天一度的平民日。
这平民日是什么其实就是老百姓定出来的一个来月醉楼吃饭的日子。因为五天之中,就属今天的菜最亲民,比较便宜,平均价格都在一两银子左右。所以,百姓们便给今天起了个名字,叫做平民日。
当然了,这虽然是什么平民日,但却丝毫不影响老食客的食欲,因为月醉楼里的菜,无论便宜还是贵,那都是绝对的受欢迎。
因此,今天杨萧的那些老主顾,依然还都在队列之中。如大胖子吃货,杜荷。吃货夫妻,段浩炫、鹭儿。一直想找杨萧合作,却被一直晾在一边的东市商人,王栋。甚至连那一对大唐版的文艺小青年,也是被出现在了月醉楼。
然而,当这些人在午市一股脑的挤进月醉楼之后,却看到在月醉楼的正中央,居然摆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桌子,小桌子的上面还摆着一块惊堂木。
这样的几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