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1 / 2)
地方,被基地统一安排了住所,赵老师怎么住在那
两人也没有多问,直接朝赵博文说的地址开去。
这可以说是他们第一次进入宁兴区,不同于其他地区,这里明显更加破败,到处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很多人的眼神都是颓废无神的。
“这不应该啊,基地不是有工作吗只要努力做点事不可能这个样子吧”
徐阳震惊了,现在也不过才末世两个多月而已,怎么有这么多人变成这样
“你们这是绕了点路从外围进来的,这里是宁兴区最差的地方了,这里的人都是混吃等死,没有生活下去的信念了,可不就是这样了”
赵博文无奈的说道,自己都没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又怎么能期望别人的救助基地也不是慈善机构啊。
果然,再开了一段路后明显好了很多,虽然很多人的衣服还是脏乱破损的,但是人们的脸色没有那么差。
整个氛围虽然有些压抑,但没有之前的那种绝望,大家还是在努力的生存着。
宁兴区大部分都是低矮的平房,还有很多空地上摆着一顶顶帐篷,周边同样有着巡逻队在不停的巡视。
因此虽然不少人看到温铭他们的车十分眼红,但是也没人敢上前。
在赵博文说的地址停下,这里是一座农家小院,相比于其他地方的房屋可以说是好太多了。
听到汽车声,房屋里走出来不少人,等温铭扶着赵博文下了车,才发现院子里站了不少以前见过的老师。
“这是”温铭看向赵博文,怎么老师都在这里
赵博文拍拍温铭的手,招呼大家进门。
“叫大伙都出来,我们这来客人了,大家都还认得他们是谁吧”
“怎么不认得,这不是我们的校草嘛,当场我还听到我们班的不少女生讨论来着。”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女人笑道。
“对对对,怎么不认得,还有徐阳啊,去年的校庆晚会上演的小品我还记得呢”另一个秃顶的中年男子也开口了。
“顾明睿上次还代表学校参加过辩论赛,拿了第一名。”
大家纷纷说着几人以前的事迹,还有其他学校的老师则站在一旁微笑他们。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站了出来:“好了,都别说了,先进屋吧,外头太阳大。”
第127章“火种”计划
一进屋,温铭等人都被满屋子的东西惊住了。
整个大堂里,不见其他的家具,到处都是一些植物藤蔓,不远处有个大盆,里面都是放着一些植物纤维,其他的地方还堆放着一些工具,角落里还累了一叠叠灰色的纸张。
这分明就是在造纸啊温铭想起进屋前在院子里看到不少木框,那应该就是在晒纸吧。
不过,他们自己造纸干嘛
看出温铭几人的疑惑,赵博文一边带他们往里面走一边向他们解释。
原来他们在跟着军队到达华南基地后,基地对于老师的确有一定的招揽和优待,毕竟基地需要大量的人才。
不少老师带着优秀的学生进入了各个研究所进行各种研究,可是这样的老师大部分都是理工科专业的,或者是医学、生物学领域。
而像他们这些文学院类的老师处境就尴尬了,基地并不需要他们的知识,也没有他们能够发挥专业的地方。
虽然基地还是给了他们大量的初始信用点,但是没有收入,信用点总有一天会用完的啊。
一开始他们也是和进入研究所的老师住一起,后来基地里的人越来越多,又重新规划了住所,他们也被安排到了其他的地方,而且要自己出房租了。
他们也理解,毕竟基地没有义务养闲人。因此他们也会找一些工作赚取信用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末世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结束的,但是这么短的时间里人类文明却被破坏得极为严重。
他们知道每一次大的战争都会带来武器、科技文明方面的飞跃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有大量文化文明被破坏。
而末世里,文化文明的破坏尤为严重,整个华南基地都看不到几本书,人们出去做任务也不会想到要去图书馆之类的地方,更不会想到说要保护什么。
几名教授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算某一天消灭了丧尸,那时候地球上关于各种文化文明已经被破坏的太多,文化传承出现断层,很多东西都找不回了。
说不定未来的人们都不知道孔子孟子是谁,不知道华国的历史,更不知道曾经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璀璨文明。
他们曾找过基地长,希望能有人来关注保护这方面,但是现在人类生存都是大问题的末世又有谁去操心什么文化传承。
最后几名教授决定自己来做,他们找到了一些文学历史方面的教授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大伙一拍即合,撸起袖子就干了起来。
不过他们根本找不到几本书,在自由交易市场收了几本之后再无收获,于是他们想把自己脑子里记得的东西都写下来,传给后人,他们把这个计划称之为“火种”计划,为以后的人类留下文化的火种。
因为纸张现在也是稀缺物资,基地的小型造纸厂生产的纸张都提供给各个研究所了,没有多余的给他们,他们只能自己动手造了。
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虽然各种材料缺失,但是他们还是成功的造出了纸,主要材料是一种变异植物的藤蔓。
虽然造出的纸有些粗糙,但是非常坚韧,不容易损坏,易于保存,也算是符合他们最开始的计划吧。
至于变异植物则是他们去任务大厅发布任务得来的,有时候一些以前的学生在出去做任务时也会给他们带一些。
“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能做多久,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至少希望在死前能把自己记得的知识都写下来,传给后人。”
赵博文领着他们进了一间屋子,介绍道:“这里就是我们背书抄书的地方之一了,每个人写一本,写完我们再一起看看,看有没有错漏的地方。”
这间屋子里摆了好几张桌子,几个年纪不小的教授坐在那奋笔疾书。
“我再带你们去另一个屋子,那里是装订的地方。”
旁边的屋子里地上堆放不少已经写好内容的纸张,有一个年轻男子将纸张按顺序一一叠好,然后在边缘打上小孔,再递给另一边的年轻女孩。
女孩手里拿着一根较粗的针,针尾穿着绿色的线,那线像是某种植物的纤维。
她顺着那些打好的孔将书串好,然后将纸的边缘裁剪整齐,码放在一边。
墙边放了一个大大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
温铭走上前翻看了一下,有孙子兵法、论语、资治通鉴等古文,文章后面都有相应的备注,也有散文诗歌,还有历史编年史,甚至还有小说,不限于国内的,还有国外的。
里面字迹各异,书写的用笔也不一样,上面只有原作者的名字,没有抄录人的名字。
温铭一行人都沉默了,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