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1 / 2)
。
高力士道:“中丞这是去哪了,陛下请中丞入宫问话呢”
裴旻道:“想去找找贼踪,只是一无所获。等我换件衣服,这一身面圣不雅。”
高力士拉着他道:“无妨,陛下急着召见,不会怪罪的。”
裴旻知这天下没有人比高力士更加了解李隆基,跟着去了。
一路来到太极宫偏殿,裴旻老远就听李隆基在痛骂一人。
在高力士的通传下,裴旻步入殿中,一眼就见一人战战兢兢的跪伏在地,竟然是老熟人,正是不久前卖他面子的雍州长史范宇。
想来也是,雍州长史负责长安的治安责任是“纲纪众务,通判列曹”。这玉真观失火,朝中大员公主遇刺,可不是小过,足够范宇吃一壶的了。
李隆基高坐案上,玉真公主在一旁站着,看着走进来的裴旻,面有几分得色,想来没有少向李隆基抱怨。
“臣裴旻拜见陛下”
裴旻作揖行礼。
李隆基道:“静远不必多礼,朕还要向你道谢呢。若不是你救了玉真,朕不知如何面对上皇”李隆基重视兄妹情义,这说道此处,恼怒的对着范宇道:“又是失火,又是遇刺,朕当真不知道这天子脚下,治安竟如此不堪。”
裴旻想着范宇的相助,道:“陛下,此事臣觉得不能完全归罪范长史。这起火与刺杀过于巧合,臣怀疑这是精心策划的人为事件,并非是意外。”
“怎么说”李隆基脸色更冷,意外还能推托是不小心天灾,精心策划的,更加不能容忍。
裴旻答道:“臣问过最先发现着火的道士,这火灾不是彻底燃起后才蔓延开的,而是先蔓延开后,再彻底燃烧起来。只有在有助燃物的情况下,才会有这种情况。若臣所料不差,这大火只是幌子。目的是制造混乱好便于他们行事”
李隆基寒声道:“究竟是何许人,竟然这番算计,跟玉真有什么仇怨”他看了身旁的李持盈一眼道:“十妹可得罪了什么人”
“哪有”李持盈委屈的道:“十妹一天到晚的听老道士念经,哪有空闲得罪人。”
“这个”裴旻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道:“以臣的估计,公主是无辜受累了,刺客的目标应该是微臣。刺客再如何狡诈,也不可能算到玉真公主会出现在火场。但是臣的府邸就在玉真观隔壁,玉真观有事,涉及公主。臣不可能坐视不理,一定会出现。以臣的武艺,杀手刺客想要对臣刺杀得手,绝非易事。然在救火现场,人来人往的情况下,臣为大火吸引住了心神,会露出破绽。事实,刺客也差一点点得手”
李隆基深深的看着裴旻,眼中有着小小的自责,长叹道:“苦了静远了”
裴旻笑道:“陛下何出此言,宵小手段,不成气候,只是波及了公主,臣心底惭愧。”
李持盈笑道:“烧了好,可以不用听大胡子老道念经了。”
“玉真”李隆基低喝了声。
李持盈眯着眼睛,不说话了。
李隆基道:“只要静远无恙,百座玉真观烧了,朕也不心疼。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对于这种宵小,却防不胜防。日后遇到此事,不必身先士卒。静远是因为国事而陷入险境,朕必追究到底,予你个交待。”
正文第三十八章佳人来访
李隆基这话说得是真心实意,当初他将裴旻提拔为侍御史,目的自然是希望借助裴旻的手,帮他稳固政局。
身为皇帝,李隆基在用人上还是很有能耐的。裴旻为人眼里揉不得沙子,武艺又是出类拔萃,在朝中没有根基,也不怕得罪人,最适合在御史台工作。
事实也证明,裴旻在御史台的功绩极为出色,连李隆基自己都想不到。
现在朝中风气大治,裴旻功不可没。
李隆基也知道御史台确实容易得罪人,当年御史台的标杆人物来俊臣,权势是何等惊人,出入都免不了前呼后应,甚至有皇帝排场,吃东西时安排人试吃,就是怕暗中为人所害。
裴旻却独来独往,不能不说是御史台历任大员中的异类。
迄今为止都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李隆基也没有在意。今日事发,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对方为了达到目的,竟然不惜烧了玉真观,简直无法无天,手段防不胜防。为裴旻担心之余,更是盛怒。若连最器重的人都护不住,日后还有谁愿意给他卖命
李隆基已然下定决定,即便劳师动众也要将胆敢拿捏虎须的刺客拿下。
裴旻请命道:“最近御史台并无要事,不如让我辅助长史一同拿人调查。正好我认识一些江湖朋友,或许能够派上用场。”
李隆基同意道:“朕特许御史台与雍州府衙合力侦办此事。至于那些江湖朋友,静远还是少与他们接触的好。一群不事产业,不为国效力,又目无法纪的武夫,想着他们朕就头疼。”
自古侠以武犯禁,李隆基对江湖人士没有半点好感。
裴旻笑道:“臣本来也跟江湖人没有什么接触,只是陛下送了臣一块天下无双的匾额,不知怎么的,好似犯了江湖人的忌讳,隔三岔五的来找臣挑战切磋。”
“尽有此事”李隆基皱起了眉头,对于江湖人士更加的不快了。
裴旻续道:“臣想这天下无双是陛下御赐的,拒而不战,岂不折损陛下颜面于是一一接下,来一个臣教训一个。一来二去,臣的名气却打出去了。江湖人以实力说话,他们打不过臣,诸事只能卖臣面子。”
李隆基听了大笑:“静远真是妙人也”他反感朝中大臣与江湖人接触过盛,但裴旻这种交往方式却不反对。
裴旻、玉真公主遇刺这事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李隆基为此还特别下令严查长安所有出入口。传令所有街坊武侯坊丁,让他们注意街坊内的陌生人,尤其是右臂有伤的男子,一律概不放过,严苛彻查。长安虽大,人口纵多,但先贤在建造长安城的时候,早已想到了这点。为了便于管制,他们将长安分成了一百多个街坊,每一个街坊就如一个小镇,里面有类似公安局的武侯铺类似于片警的坊丁。所有武侯坊丁出动,在偌大的长安城找出一个陌生人不容易,但找一个肩膀有伤的陌生人却不是难事。
皇帝一怒,整个长安都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