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0(1 / 2)
裴旻无心再管募兵一事,想着洮州面临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只是当初薛讷攻取洮州时,他正好为王海宾正名,返回了长安,并不知洮州的地理情况,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忽然裴旻心中一动:洮州如今人人避讳,岂不是自己的天赐良机
心念于此,裴旻心中有着小小的激动,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入宫。
裴旻作为李隆基最为器重信赖的外臣,出入皇宫几乎不存在任何阻碍。
李隆基正在太极宫处理政事,盛世的气象已经初现,正是乘胜追击打造更好局面的时候。这位李家三郎,一天大半的时间都在批阅奏章,了解天下改革的情况,得知裴旻的求见,毫不犹豫的将他请入殿内。
“见过陛下”
李隆基笑道:“无需多礼”看着面前这位依为臂膀的重臣,心底越发的欢喜:比起姚崇的满心鬼胎,裴旻身兼御史台、兵部两处重任,却从未有拉帮结派之举。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良臣之气。
“静远此来,可是为了二次募兵一事”
募兵一事,裴旻干得极为漂亮,直接解决了长安番上府兵的问题。精心挑选出来的兵才,质量水准也是上乘,让长安的军事护卫实力,提升了不少。不但满足了兵需所求,还减缓了兵役的压力,实在值得称道。满朝文武莫不交赞有佳。
裴旻回道:“随时可以颁布公文,此次招募的兵卒以戍边为主,最好换个称呼”
李隆基想了想道:“就叫长征健儿吧长征健儿终身免除课役,装备给养全由大唐供应,对于为我大唐戍边之忠义战士,朕绝不亏待。”
“谢陛下体恤”
裴旻说着双手将新到的战报呈上道:“陛下,今日臣来求见,主要还是为了洮州事情而来,洮州又有情况发生”
李隆基一听“洮州”,脸色不由得一沉。自大破吐蕃政治改革之后,他所听到的几乎都是佳音喜讯,大唐在他的治理下蓬勃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唯独“洮州”,不断的传来令其大倒胃口的讯息。为此他连撤了三位毫无作为的刺史,却不想还是听不到好的消息。
高力士下堂取过战报,递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细细看来,与裴旻之前一般,气得拍案而起,喝道:“贼子嚣张可恨”
洮州给吐蕃洗劫的无法自力更生,依仗朝廷调拨的补给生活,想不到竟然连补给都给吐蕃烧了。
“陛下如此下去,大是不妙”裴旻沉声道:“如今洮州百姓无以为继,全靠我大唐补给。长期下去州内百姓必然心生不安,纷纷撤离洮州避难。要不了多久,洮州将会成为无人死洲。吐蕃用心,何其之毒。”
李隆基沉吟半响,叹道:“静远所言,朕何尝不知。只是贼子狡诈,占据西河九曲之地利,以游骑袭扰。田不能耕作,商道不安,换了好几位刺史,都无法取得效果。如今我大唐可用之将不多,杜宾客以是难得的人选。他都无法改变局面,朕真想不到还有谁能胜任。”
裴旻毫不犹豫的上前一步道:“臣愿意一试”
正文第二章自荐戍边神策军使
裴旻的自荐让李隆基再次惊了半响。
连一直低着头的高力士也忍不住微微抬起了眼帘,看了裴旻一眼。
裴旻现在的发展势头绝佳,御史台的第二把手,兵部的第二把手,又深得帝宠,手握募兵制这样的大杀器,政治功劳在庙堂上只有姚崇这个宰相才能与之相比。只要在熬个几年,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时就是御史大夫或者兵部尚书,这两个官职距离相位只有一步之遥。
李隆基有时都在想以裴旻的才学功绩,登上相位需要几年
面对这般上升势头,裴旻竟然要放弃如此政治前景,自荐去洮州这泥潭地挣扎,实在大大的不智。若非裴旻早在年前,跟他提过此事,他真的怀疑裴旻在政治上受到什么威胁了。
“静远为何执意外调,这京师繁华就收不住你的心”李隆基眉头挑了挑,心底有着小小的不快。
裴旻一心挣脱京城泥潭,自有道理。
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
这是人类的天性。
京城看似繁花似锦,但是暗流涌动,尔虞我诈过于严重。李隆基固然此刻对他宠信非常,却不闻伴君如伴虎地位高如姚崇,才略强如姚崇,还不是只是当了短短四年宰相,便给李隆基除去了相位
宰相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水分极大。尤其是唐朝的宰相,恰恰最不值钱。井水还深,一个不慎,一点小事,就有丢相的可能。
姚崇四十年从政经历,大起大落三次都扛不住,何况是他这个从政一年半的后生仔
反之外调却全无这个顾虑,李隆基这位皇帝最大的优点是放权,当然这也是他最大的缺点。
他在历史上对于自己所信任的边帅给予无限支持,王忠嗣配四镇帅印,手握大唐三十万大军,坐镇万里疆域。要知道那时候大唐的各地兵马加起来不过六十四万,王忠嗣一人统帅之兵,几乎是大唐王朝的一半。颠覆大唐的安禄山自也不用说,若不是李隆基的信任放权,安禄山一个胡人胖子,凭什么发动安史之乱
只要能够在边疆干出成绩,裴旻可以肯定,远比在长安尔虞我诈的内斗要自在舒心的多,成就也会大的多。
两者的优劣完全没有可比性,也是裴旻一心要外调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深处的顾虑,裴旻是不能言明的,一副赤胆忠心的道:“并非臣执意外调。陛下对臣的关怀照佛,臣焉能不知,正是因为深受君恩,越想趁着年少,为陛下为大唐做一番贡献,以回报陛下的知遇之恩。洮州危局,困恼陛下年余,臣愿意抛开一切,放弃京师所有,为陛下除去肘腋之患。”
李隆基看着激进的裴旻,想起了他的那首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面色不由缓和,道:“静远赤胆忠贞,古之先贤都有所不及。”
裴旻道:“臣不敢与先贤一争高下,只是恪守本分,一心为君分忧而已。我大唐名臣辈出,才略胜于臣者,不计可数,能够填补臣职位者,举目可见。但因武后屠戮功臣,我大唐军事疲软,府兵制的败坏,使得边兵战力底下,鲜有新生良将。臣不敢自诩良将,却也跟太公习得兵法韬略,愿为陛下坐镇洮州,护我大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