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4(1 / 2)
忽然间他体会到了张旭那癫狂的境界,唯有进入意境,才能发挥意境
他为石堡城的险峻震撼,为山谷中无数大唐无名英烈的激愤,一瞬间意识代替了一切,将书法融入了剑法,将剑法融入了书法。
裴旻的字学于书圣王羲之,又得张旭、贺知章的指点,字与字间,有三人的痕迹。
常人看不出来,但真正的书法名家却也看出个中一二。
而今他书法洗尽铅华,正式脱离了王羲之、张旭、贺知章的影响,自成一脉,步入书法家的行列,成为当今世上鲜有的楷书名家。
“拉我上去”裴旻叫了一声。
李嗣业用力往上一拉
裴旻如大鹏展翅一般,跃上了城头,脑中想着先前的感觉,想着莫离驿之战,陌刀军硬抗吐蕃重骑兵用生命捍卫防线的壮烈,想着骑兵对垒,血肉横飞的场景,想着多年前王海宾阻击吐蕃,为吐蕃围杀后的战场
那种感觉再次涌上心头
手中秦皇剑猛然刺出,手中剑化做一条上下翻飞的银蛇,劲风在城楼上激昂震荡,心中不由涌起了与敌人在千军万马之中对阵沙场的痛快淋漓感觉。
裴旻此刻的剑与他昔日的剑法不同,不论是斩虎剑法、越女剑法还是他自创的草圣剑,或是从天下剑客手中习来的各种剑技,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招法精妙,千变万化,又招招相连,环环相扣。尤其是经由他手中施展出来,更是宛若一体,前后连接没有半点隔阂,就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现在他施展的却是最简单的剑招,没有半点的浮华,半点的变化,直来直往,简单劈、简单砍、简单崩、简单撩、简单格、简单洗、简单截、简单刺、简单搅剑的特效发挥的淋漓尽致,自有一股纵横杀伐凌冽之气。
收剑回鞘,裴旻见周边人带着几分痴傻的看着他,尴尬一笑道:“刚刚有些领悟,创了几招剑法,怕灵感消散,诸位莫怪”
众人方知缘由,纷纷恍然,连连称赞。
郭知运道:“早闻国公剑法天下无双,果有痴念。适才国公剑法杀气纵横,某不懂剑,却也看的出来,绝非等闲。尤其是最后几招,更是有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悲壮。”
裴旻喜道:“郭公还是知己,却如郭公所说,这几招不太适合江湖拼杀,但驰骋于沙场之上,却是威力无穷,属于疆场技艺。”
郭知运不知江湖拼杀与疆场技艺有什么区别,可他习武多年,眼力还是有的,深有感触。
论弓仁对于剑法没什么兴趣,更加仰慕大唐文化,对于书法尤为热爱,叫着下城楼去欣赏书法。
一行人也先后下楼,在石堡城外,看着那遒劲郁勃,点画飞扬,又充满悲壮的几个字,皆露出了动容之色。
裴旻再见自己力作,也是满意之极。
论弓仁的书法造诣最深,震撼道:“石堡城有国公题字,将天下闻名”
风雨会京师第三十二章终于回来了
相比论弓仁从艺术上考虑,郭知运的感慨更为深刻,他想起了这些年经由他手中受命攻打石堡城阵亡的将士。
悲歌送壮士,丹心铸忠魂,简单直接,更胜千万无语。
尤其是“大唐英烈,千古不朽”八字,更是深入他心底最深处,眼圈都有些红了。
“某替那些阵亡的将士谢过国公了,若无国公这几个字,又有谁真的会记得这山崖下的烈士”
郭知运有感而发。
裴旻道:“就算无人记得,他们的功劳,亦不可磨灭。正因为有了他们,华夏才能屹立至今。便是昔年五胡乱华那般磨难,也没能将我们击倒。”
在石堡城住了一宿,裴旻一行人于翌日下了蒙赤岭,进入了鄯州地界。
一入鄯州,裴旻一行凯旋之师,立刻受到了百姓的迎接。
吐蕃自开元元年背盟以后,凭借河曲之地与石堡城的便利,没少出兵寇掠。
鄯州兵灾虽不如洮州严重,却也有许多村庄受袭。
鄯州百姓对于吐蕃是恨之入骨。
大唐战胜吐蕃,并且夺回石堡城免去日后的兵灾。
淳朴的百姓对于唐军自是感恩戴德,自发的送上了酒水食物犒赏。
兵卒得此荣耀,一个个也都昂首挺胸,只恨不得在战场上没有多杀一个敌人。
裴旻为了节约时间,直接离队先一步前往洮州。
离开七月余,也不知洮州情况如何。
身为洮州刺史,裴旻心中也挂念着洮州百姓。
抵达洮州,少不得受到官员的祝贺。
尤其是顾新、张九龄、袁履谦。
他们是裴旻指定的洮州三把手,他不在的这些时日,政务皆由他们三人负责处理。
如裴旻最初设想的一样,顾新有着淳朴的赤子之心,心向百姓,愿意为民请命,而张九龄是行政能手,处理大小政务有条不紊。至于袁履谦最是精细,掌握着财政大权,不多花一分钱,也不少花一分钱。
三人相互配合,洮州政务全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即便有麻烦,也早已解决了。
裴旻看着袁履谦编写的营收账簿,对于三人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也道明了真正来意:“在长安的时候,与陛下聊到河西九曲地的事情。陛下事先给我透了底,说只要我能收复河西九曲地,便封我为节度使。陛下一言九鼎,因不至于出尔反尔,高升节度使是十之八九了。”
顾新、张九龄、袁履谦三人互望一眼,皆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震撼。
节度使,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却不想裴旻年不过二十五,便获得如此雄职,实在了不起。
但细细思来,以裴旻的功绩,却又理所当然。
能在如此年岁,立下如此功绩,古往今来,本就没有几人。
“此次来洮州,除了了解一下洮州的情况,也想问一问你们是否愿意随我一同上位赴任”
节度使身为封疆大吏,权力更是重中之重,也更需要文武心腹支撑。
武将这一行不用说,神策军肯定是随他走的。封常清、李翼德、李嗣业、江岳皆是隶属神策军,有他们在,哪里不能去得。
至于文臣一直是裴旻的弱项,好不容易凑成了顾新、张九龄、袁履谦三人组,可不想白白便宜他人,给他人做了嫁妆。所以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真到升迁的时候,为他们表功提拔。
这并不算拉帮结派,身居高位者,岂能没有几个信任的得利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