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5(1 / 2)
臣治下不严,管教无方,纵容部下,当街行凶,殴打朝廷命官。”
李隆基沉着张脸,让高力士宣王毛仲、高广济入殿。
王毛仲大步走进了殿内,而高广济却是一瘸一拐,手上还吊着布条绑着木块,模样极为凄惨。
两人见一旁的裴旻,又见李隆基的脸色,心叫:“不好”竟让裴旻“恶人先告状”了。
两人先向李隆基问好。
李隆基看着殿下的两人,道:“你们想说什么”
王毛仲高声道:“陛下,可别听裴旻的片面之词,他这是想掩盖自己的过错,颠倒是非。”
李隆基拍案几怒道:“瞎说什么,裴卿什么也没说,倒是你,莫名其妙的指摘朝中重臣,到底有何用意”
王毛仲登时傻眼了。
高广济也是一脸的懵逼。
随即高广济哀嚎一声,微微颤颤的跪伏于地道:“裴国公治下不严,纵容部下当街殴打微臣,令臣颜面扫地,在部下面前无半点尊严。陛下,您可要为臣做主啊”
李隆基想起裴旻先前的话,有些好笑,又度皱了皱眉,怒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高广济问道:“臣与裴国公的部下郭文斌发生了口角,起了争执。但是李翼德毫无缘由的一拳将臣打倒在地”他说着拉开了自己的前襟,露出了胸前的紫印,然后带着些许哭腔的道:“他们人多,臣哪里是对手。回到营中,臣的部下气愤不过,聚着一同为臣讨个说法。哪料李翼德、郭文斌、江岳、李嗣业四人无法无天,嚣张跋扈到了极致。二话不说,直接一拥而上。将臣的手脚都给打断了,臣的部下,更是凄惨,近乎十余人重伤,甚至有不治的可能。断手断脚,更是比比皆是。”
李隆基动容起身道:“怎么如此严重。”
他以为就算是口角斗殴也在一定的控制之内,哪里想到重伤就有十几个,还有不治的危险,断手断脚,比比皆是,这斗的多凶
王毛仲怒道:“陛下,这口角恩怨,闹得如此严重,可见国公部下是何等的跋扈。在这长安天子脚下,尚且如此,洮州天高皇帝远,更可以想想,他们无法无天到了何等地步。”
李隆基看了王毛仲、高广济一眼,又看了看一旁岳镇渊渟的裴旻,道:“裴卿可有辩解之说”
裴旻从容道:“回陛下,臣其实也不清楚情况,只是听了一个大概。但臣不相信李翼德、郭文斌、江岳、李嗣业四人的话,所以需要核对一下。四将说他们四人在短短几盏茶的时间里打跑了两百右威卫兵卒,臣觉得不靠谱。几盏茶的时间,就算两百只鸡,四人也杀不完。他们打跑了两百右威卫兵卒难道我大唐守护皇城,保护陛下的兵卒,战斗力连鸡都不如所以臣好奇,想请高将军告诉我,臣麾下的四人,怎么在盏茶功夫的时间里,撵着两百人打的”
他一脸懵懂懵逼状。
高广济躁红着脸。
李隆基有些恼怒的同时也带着几分忍俊不禁,且不说经过如何,两百打四人,这都能打输还输得干净利落
王毛仲怒道:“陛下,您看裴国公在这时候还强词夺理,不知悔改,强行扯开话题谁不知道裴国公麾下的李翼德、李嗣业骁勇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确实厉害,可不是他们能够横行霸道的理由借口。”
“这个臣不否认”裴旻点头道:“臣不否认李翼德、郭文斌、江岳、李嗣业四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包括还在莫离驿的封常清、肯德里克,还有王小白,他们都是臣得以夺回河西九曲地的助臂关键。不论什么时候,臣都不会否认他们的能力功绩功劳。但是这绝对不是右威卫兵卒无能的借口与理由”
“陛下”
“你想想若吐蕃一千兵马长驱直入,直接杀到关中腹地。是这群吐蕃兵过于厉害,还是守将过于无能”
“四打两百,五十倍的劣势。弱势的一方,大获全胜,无一人受伤。陛下臣一直卖关子,就是想听高广济将军亲口说一说他是怎么打的怎么指挥的。臣以为四将与高广济将军的恩怨到现在已经微不足道了,做多余的辩解,并无意义。臣置疑右威卫的战斗力,置疑右威卫将军高广济的能力,置疑右威卫大将军的水平,甚至怀疑中央禁军的整体战斗力。”
风雨会京师第五十四章王毛仲慌了
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质疑右威卫的战斗力,质疑右威卫将军高广济的能力,质疑右威卫大将军的水平,甚至怀疑中央禁军的整体实力。
这四个质疑,经裴旻口中说出来,瞬间吓傻了王毛仲、高广济。
李隆基也是一脸震撼,带着几分不安。
中央禁军是直辖属于皇帝,担任护卫皇帝、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南衙十六卫,万骑、羽林军、龙武军都属于中央军。
为了维护帝王的威严,中央禁军的数量一直维持在十五万左右,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实力。
这也是李隆基真正掌握在手的军队,至于平卢、范阳、朔方、河西、安西、河东、陇右等节度使手中的兵权,固然也是唐朝的军马无疑,然调动的权力是掌握在节度使手中的。
裴旻公然置疑中央禁军的实力,几乎等于置疑李隆基手中的硬实力。
裴旻也知道他这么说几乎等于揭李隆基的伤疤老底,但是他不得不这么说。
唐朝怎么灭亡的
就是因为中央军太弱,而藩镇力量太强,直接导致臣强君弱。
天子的宝座何其诱人,边帅的实力更在君王之上,谁能保证没有任何异心
而边帅做大的关键正是李隆基一朝,因为李隆基贪图享乐,京中的文武百官,文臣武将醉生梦死,导致中央禁军的实力极其低下,一战击溃。
安禄山才能以横扫之势,席卷大半大唐,逼得李隆基逃至西蜀避难。
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一个是李嗣业率领的安西军,一支是郭子仪的朔方军,还有一支是李光弼率领的河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