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236

分节阅读 23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竟也特地写奏章说自己才德不足,要辞去按察使一职位,糊弄朕呢”站起来左右渡了渡步道:“力士,你立刻拟诏,念裴旻领陇右百姓力克天灾,特加封为鄯州大都督,领鄯州一切事物。明着告诉他,若敢拒绝,朕再加封他为陇右支度使,让他负责陇右的安抚赈济工作。”

高力士苦笑道:“老奴,领旨。”

当李隆基的任命传到陇右鄯州的时候,裴旻有些傻眼了。

这辞官不成,怎么反而追封官职了。

尤其是听到拒绝就加封陇右支度使,直接吓的裴旻打了一个激灵。

陇右支度使的权力远比不上节度使、按察使,但它主要权力是支付财用﹐调拨物资。

也就是说一但裴旻在任陇右支度使,那他就是真正的陇右土皇帝了,不但掌握着军政的生杀大权,还握着陇右的财权,集军政财三大权力于一身,跟土皇帝有什么区别。

“臣,谢陛下圣恩”

面对这种情况,裴旻也不好拒绝,只能领受下来。

那超长的官职上又多加了一条鄯州大都督

麾下文武自然是跟着庆贺。

尤其是李林甫,眼中一片灼热,道:“国公当真是深受帝宠,陛下对您可谓信任备至,古往今来,鲜有可比者”

裴旻苦笑,自语了一句道:“我担心的恰恰就是这个。”

都说皇帝多疑不好,容易错杀人,制造弥天冤案。但是一个皇帝一点也不多疑,却也是一件让人极为头疼的事情。

这李隆基给他权力,裴旻自然是高兴,但是万一对象换成李林甫、安禄山之流呢,也如此信任,那可就完蛋大吉了。

瞧了一眼李林甫,这心里的话,自然是不能跟李林甫说的。

裴旻加了官不假,可对李隆基这种性格,委实头疼。

风雨会京师第二十三章人才来投

裴旻面对手中掌握的权力,头疼归头疼,但是还得干下去。

尤其是现在的陇右刚刚经历旱灾、蝗灾,两大天灾。

诸多百姓今年没了收成,家中剩余的钱粮,支撑不到下一次收成,熬不了多久就会断粮,从而民心不定,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裴旻必需要在短时间内拿出可靠的政策,以安定百姓之心。

针对如何安排陇右接下来的政策,他特地跟麾下顾新、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几人做了商议。

顾新一直在洮州等候新任的洮州刺史的到来,这期间不可避免遇上了旱灾、蝗灾,便凭借自己在洮州的威信,率领洮州百姓抗灾。

洮州百姓对于裴旻、顾新这对刺史、长史的组合极为信任,也配合灭蝗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如今新任的洮州刺史已经接替了顾新,顾新亦如约来鄯州投效了。

开会的第一句,裴旻便对顾新道:“原本是打算给你一个节度使主簿的职位,现在正好鄯州刺史有个空缺,就由你当了。”

顾新有些激动,红光满面的道:“谢裴帅赏识,只是属下恐怕才疏学浅,难以担当大任。”

他甚有自知之明,知道论及治世才略,他远比不上在坐的张九龄、袁履谦。

“不用妄自菲薄”裴旻摇头道:“你有你的长处,尤其是在这困苦时刻,你远比九龄、履谦兄更有本事治理好百姓。”

张九龄、袁履谦也一致认同,他们一起共事也大半年,也知顾新的能耐。

顾新最大的长处就是有着一刻吃苦耐劳的心,他就如一头牛,不知疲倦尽心竭力的用他自身所有的力量,深入基层,为百姓谋福。

在洮州,顾新于百姓心中的地位,并不逊色裴旻。

何况顾新原本就是州府第一副手,凭借洮州治蝗的功绩,前进一位是理所当然的。

张九龄、袁履谦要是提升到这个位子,那就是官升四五级,会惹人非议。

至于李林甫,那更不要说,裴旻想都没想过。

顾新肃然道:“那卑职领受了。”

裴旻笑着点了点头道:“接下来我们商议一下如何安排陇右百姓的生计问题,应该如何赈灾,你们有什么看法”

张九龄笑道:“如何赈灾,国公应当最有经验才是当初国公赈济洮州的方式极为高明,我们可以沿用过来。”

裴旻道:“以工代赈”

“不错”张九龄神采飞扬的说道:“属下最近特别调查过,因为陇右一地不太适合耕种,并非所有百姓都倚仗农耕而活。我们处理得当,陇右一地还保存了部分的田地,并未凄惨到全境受灾。兼之陇右位于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途,有部分人是倚仗丝路生活。真正受灾的百姓,应该不足一半。只要我们能够维持粮价不跌,维持陇右十二州,有充足的米粮供应。只要保证那不足一半的百姓有活干,能赚取足够维持生活的银钱,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袁履谦道:“这些天属下也四处走访了一番,发现陇右许多道路桥梁年久失修,可以乘此机会发动百姓造桥修路。尤其是丝绸之路,更需要好好的整修。如此,地方商贾豪绅也会出资赞助,减轻我们财政负担。”

李林甫道:“朝廷不是想要开采莫离驿的盐田那可好办,盐田需要工人吧,陇右百姓皆是现成的劳工,运输、伙食、开采都需要人。这一些朝廷本来就要出资安排的,由陇右灾民代劳。减轻了他们的压力不说,还减少了朝廷的开支,一举两得此外,我们与吐蕃修好不假,但吐蕃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只要一有机会,背弃盟约,意料中的事情。莫离驿的防卫需要好好修葺,石堡城也需要改良一番。据属下所知,石堡城目前的情况是北面难攻,南边相对容易。明显是经过吐蕃特别修葺的,我们应该反过来修改,让难攻的一面对望青海湖,让青海湖那边的吐蕃人对石堡城,望而生畏。”

裴旻看着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笑道:“有你们在,这一切都不需要我费神了,就按照你们的主意来。相信你们的提议落实下去,陇右也不存在什么灾民不灾民,只要愿意付以劳力,人人皆有饭吃。至于米粮方面,这点无需担心。这些天我与户部以及地方上的米商通过气,朝廷的赈济粮食早已有所准备,地方上的米商也配合官府一起统一粮价,一切无忧。”

这麾下有能人出谋,再大的事情,似乎也能迎刃而解。

很快各项政令由裴旻手,发放各州刺史,再由刺史进行安排整顿募集灾民劳力。

愿意修桥铺路的,修桥铺路,愿意修葺城防的修葺城防,心大意图大赚一笔的远去莫离驿。

如此以工代赈,不但解决了陇右的灾民问题,又为唐朝解除了多项隐患烦恼,一举数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