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2(1 / 2)
到的。
一般而言所有拜帖管事都会收起来,然后交给裴旻,具体见与不见,什么时候见,另做安排。
但只有个别拜帖回在第一时间亲自送到裴旻手上。
或是事态紧急,或是对方身份不一般。
裴旻开打拜帖,见求见之人竟然是安西的副都护杜暹,不免忐忑,心想:“不会是安西出什么事情了吧”
西域分安西与北庭。
北庭是完全有大唐掌控的地区,而安西则是大唐与诸国共治。
西域若有情况,安西是首当其冲的。
“快,将杜都护请到客厅”
裴旻也来不及换装,快步来到客厅,见到一身孝衣的中年文士,不由得一怔。
杜暹恭恭敬敬的向裴旻一拜道:“草民杜暹见过裴国公,久仰国公大名,恨未能一见。今日路过姑臧,无论如何都要一尝心愿。”
裴旻听他自称“草民”,也明白过来。
必然是因为杜暹的双亲去世,杜暹辞官守孝去了。
古人重孝,不管你多大的官,只要父母去世,必需要辞官守孝,不然就是不孝。
这种制度也叫丁忧。
裴旻还没有说话。
杜暹上下打量了一会儿裴旻,道:“草民家中有事,不便久候,今日能够一见国公真容,于愿已足,这便告辞”
风雨会京师第二十四章兵围碎叶城无人是对手
杜暹话还不过三句,已经打算告辞了。
裴旻错愕之余,赶忙将之叫住。
尽管他知道,自己一代文宗的身份,兼之怀有三字经以及类似于师说那般可流传千古的劝学文章,让他在士林中的声望一时无两。
士林上下莫不以见他一面为荣。
就如小说里的陈近南一样,大有“平生不见裴静远,再称名士也枉然”的意思。
但他不是猴子,杜暹这见一面就走
真当是看猴呢
裴旻说道:“杜先生至孝,诚乃我辈楷模。只是安西局面,错综复杂,先生这一走,边疆要局可安排妥当”
前一句夸赞,裴旻是有感而发。
诚然
丁忧守制是传统的道德礼仪,但是杜暹身为安西副都护,碛西节度使。安西军政第一把手,号令西域昭武九国国王,是为王中王。
真要分个高下,是仅次于裴旻、张守珪的存在,是大唐边帅第三人
身居这种雄职,杜暹毫不留念,说辞官守孝就辞官守孝。
这份魄力与孝心,确实让人敬服。
只是就如裴旻话中的真正用意,杜暹固然如袁履谦说的那样,有着书生意气,但他在西域干的确实不错。清廉勤政,深得人心,西域诸国,皆以他马首是瞻。
他这一丁忧辞官,西域能否安稳,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杜暹颇为自信的说道:“这个国公放心,某在辞官之前,已经安排妥当了。现在安西要务由我的副手夫蒙灵察负责,我以向朝廷举荐他继承我的职位。即便朝廷不许,在新的副都护到任之前,灵察也会守到最后一刻,确保安西无恙。”
夫蒙灵察
裴旻对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但记不起他的事迹履历了。
不过既然在历史上有名有姓,应该是个人物。
杜暹是回乡奔丧守孝的,自然不能与之痛饮闲谈,确认安西无虞,裴旻便送他离开。
正想返回节度使后院,裴旻顿了一顿,绕了一圈,来到了孙周的官署,吩咐孙周安排展如亲自去一趟西域。
孙周不解的看着裴旻,问道:“可是西域有什么变故”
“没”裴旻道:“只是求个安心,原安西大都护府副都护杜暹家中亲人意外病故,他本人没有任何征兆的离职,让完全平稳安定的局面,有着小小的波澜。尽管杜暹再三说夫蒙灵察可以信任,有足够的能力。但终究未经历考验,是否能够镇得住场面,并不好说能自然是最好,要是不能,我们也可帮衬一二,免得生什么意外。这多一手准备,终没坏处。”
孙周自是应诺下来,着手安排了。
接到命令的展如第一时间赶往了安西。
从凉州姑臧到安西的路并不好走,别说入西域,就是进河西西州都是极为不便。
当年高昌王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
李世民派遣侯君集灭高昌,途中就受两千里沙碛困扰。
即便高昌国灭多年,两千里气候异样的沙碛依然给往来的交通造成极大的不便。
哪怕展如有过特别训练,也耗费了不少的精力才过了沙碛,进入了西州。
到了西州,几乎等于到了西域一般。
展如在高昌城住了一夜,穿过大沙海到了到焉耆镇,通过铁门关、乌垒州到了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龟兹。
展如以寻亲为由,四处打探着情况。
龟兹上下一片和平,并没有任何异样。
往来的旅人都安逸的自顾自的生活。
相比河西的汉胡七三对分,在这西域彻底反了过来。
街上往来的大多是高鼻深目的西域人,汉人则居于少数,而且大部分汉人多是凶神恶煞的存在。
因为西域偏远,古人本就恋家,有极强的地域感。
即便逼不得已搬家,也不会选择天高皇帝远的西域。
在西域的汉人,不是兵士,就是流放来的罪人,极少有平民百姓。
不过因为是唐朝的地盘,即便是胡多汉少。上到官员贵族下至商贩百姓说的都是华夏语,而且极为标准。
毕竟唐朝威临西域,已有不少的年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