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2(1 / 2)
位之后,却有些知足享乐,无进取之心,豪情不在。突骑施入侵之际,末将多次提议或是南下支援为安西分担压力,或是直接出兵突骑施,迫使他们分兵。可节度使却说他的要务是守卫北庭,不便轻易动兵。实在令人有些失望”
裴旻看着低着脑袋的高仙芝,目光如炬,心底暗叹:高仙芝,果然是高仙芝,有着非凡的干略之余,也有超凡的雄心壮志。
只是这种雄心壮志既是动力,也是无形的危害。
裴旻对于名将的事迹非常清楚,高仙芝纵横边疆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绩,确实值得称道。
然而随着地位越高,雄心壮志无法压制,就成了负面的情绪。
石国地处丝绸之路,农业发达,居民善于经商,可谓富甲西方。
高仙芝垂涎于石国的财富,想要掠为己有。天宝九年,高仙芝诬告石国王“无蕃臣礼”,领兵前去讨伐。
其实石国对大唐极为恭敬的,一直将唐朝视为宗主国,朝贡不断。
高仙芝却因身为西域的王中王,为了一己私利,强行攻打石国,纵兵杀掠,甚至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
高仙芝更是大势镇压,令得先辈在西域的努力,化为虚无,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下降。
高仙芝却有大功,但亦有大过。
功是因为雄心壮志,过也是因为雄心壮志。
裴旻稍作犹豫,下定了决心道:“好你且回去,我便先行做主,收下你了。此事你切勿外传,等有了合适的机会,我自会向朝廷上表,将你调入麾下听用。”
高仙芝这样的人物,当需好好调教培养。
他有独当一面的才华能力,但却没有掌控一方的心态,在自己手上能够发挥他的特长,同时也能限制他的不足,两全其美。
高仙芝大喜过望,起身拜道:“谢裴帅收留,属下绝不辜负裴帅的信任”
他这一得收留,立刻就改口了,根本无需裴旻特别提醒。
裴旻挥手让他退下。
高仙芝喜不胜喜的快步下去了。
裴旻想了想,也忍不住感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如王忠嗣这样品性兼优的帅才,实在太少了。
还是自己教的好啊
裴旻略微自得的自语道。
处理了西域的所有事情,裴旻也将此次征伐西域的一切如功劳簿,兵卒损耗,缴获的物资等等一切详情整编在侧,将突骑施的可汗送往长安。
此次与突骑施对决,唐军不算夫蒙灵察的损失,因裴旻让葛逻禄的骑兵为先部,吸收了大量伤亡,自己共计折损八千六百人,斩杀突骑施兵士四万六千余,俘虏六万八千人,缴获军马器械网皆以万计。
战果不可谓不丰富。
唐军大胜的消息,早已传达长安,当随着苏禄可汗的送达,长安再次沸腾。
风雨会京师第五十四章剑圣元帅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唐王朝不只是军事上的强盛。
政治经济上的发展也没有拉下。
尤其是现在的李隆基并没有后来的奢靡,在生活上不但不铺张浪费,还异常的节俭。
他特别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
当然经济的发展,不是依靠节省省出来的。
李隆基掌握实权至今,共修水利二十六处,还在全国各地大兴屯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各地官府仓库了的粮食堆积如山。
手工业也尤为发达,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陶瓷业也出现了景德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琳琅满目。
根据朝廷的最新记载,各地物价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天下无贵物,便是两京米斗亦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足见此时此刻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
天下百姓只要不是伤残懒惰,皆能衣食无忧。
这富裕的生活,提高了百姓自身的思想觉悟,开始关心起国家大事。
便如孔圣人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亦如管仲的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长安作为唐王朝的国都,整个帝国的核心,盛世的景象更加鲜明。
百姓也更加乐意赞颂这样辉煌的王朝,由衷的为身在这个时代而自豪。
这突骑施的可汗苏禄给雄赳赳的河西陇右兵送达长安的时候,热情洋溢的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围观。
他们即看英雄一般的大唐兵士,又看如小丑一般的突骑施可汗以及一众部落首领大将。
激动的百姓,高呼着大唐万胜。
人群中各种夸赞议论,此起彼落。
一文人带着几分激昂的道:“我太宗朝有卫公,灭萧梁,破辅公祏,灭突厥,定吐谷浑;高宗朝有邢国公,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而今大唐又有裴国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但收复了失地,还将突厥、突骑施的可汗擒到了长安,诚乃天佑我大唐”
旁边一位素不相识的魁梧大汉,高声附和:“确实如此,想想多年前,吐蕃谋我河西九曲之地,常年入寇。突厥居心叵测,犯我边境还有突骑施、葛逻禄、回纥等族,也对我大唐天朝虎视眈眈。但裴国公弃文从武之后,西北大安。吐蕃连战连败,龟缩高山,就如夹着尾巴的断脊之犬。葛逻禄、回纥更是摇尾归顺,成为我国附属。至于突厥、突骑施,嘿嘿,可汗都要给擒到圣人御前跳舞了哈哈,想想就是痛快,当浮一大白。”
又有人道:“卫公乃我大唐军神,邢国公是我大唐战神,裴国公又是什么”
他这话音一落,立刻就有人叫道:“天下无双的剑圣”
在一群人附和之际,又有人道:“应该是天下无双的剑圣元帅。”
听着周边百姓对裴旻的赞美,在一辆华贵马车里的一个中年文士,忍不住亲哼了一声:“愚人之见,一群什么也不懂的愚民,但真可笑。”
在中年文士的身旁有一个少年,他长得很是清秀,有着一双灵活的眼睛,但脸色尤为苍白显得有些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