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475

分节阅读 4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见裴母、裴旻都看着自己,公孙幽深吸了口气,朗声、清脆、直接地说道:“好,听裴姨安排。”

裴旻笑着咧着嘴,心情可比打了大胜仗还要高兴。

小七、小八显然不甘心给抢了风头,嬉笑着开始围绕着公孙幽转悠,直接改了口,“幽姨娘、幽姨娘”的开心的叫着。

娇陈也道:“那我也要开口叫姐姐了”

公孙幽见一家人对自己毫无芥蒂,心底也是高兴、大安。

裴旻与裴母公孙幽、娇陈说了话,还商讨了一些婚礼的细节。

见时间还早,裴旻又回到了节度使前院与秘书王维见了面。

王维是一如既往的心细认真,他离去的几个月里,他依旧将河西、陇右发生上报的大小事情详细的记载下来,称之为事无巨细亦不为过。

王维将一封信摆在裴旻的面前,说道:“这是陛下给裴帅的信,诸事可以日后详看,陛下的信或许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不一定。”

裴旻不敢怠慢,打开了印泥,信中开头自是一阵夸赞,说他安西一仗打的漂亮。

继续看下去,李隆基在信中也问起了他安西的情况局面,但相比问王忠嗣的婉转,问裴旻的时候就直白了许多,直言满朝文武对于西域的态度游移不定,一天一个看法,对于阿拉伯与吐蕃的军事联盟,极为慎重,但多日商议不出个决定。

最后李隆基还向他征求了一个意见,说安西局面如此复杂,何人能够担任安西副大都督的职位

是否需要让杜暹夺情起复。

“夺情起复”是应对丁忧守制的方法。

父母病故,官员不丁忧守制就是不孝,但多官员实在太重要,朝廷离不开他,皇帝则有权力免去官员三年守孝的义务。

夺情起复之下,则官员无需守孝。

裴旻让王维给他磨墨,自己沉吟了片刻,动笔给李隆基回了一封信。

一样的,信的开篇不是商议正事,而是拍马屁。

裴旻为官多年,对于拍马屁的学问也算是得心应手。

此战安西并未受到严重兵灾,固然是因为裴旻那如艺术一般的调兵水平,也有李隆基的决策之功。

那个时候只是安西战事起,根本就没有结果也没有开打,是裴旻当方面的断定夫蒙灵察会因私心误事。

若李隆基不信裴旻的判断,非要等到安西败局传达才派兵支援,那黄花菜都凉了。

故而裴旻是大书特书,将李隆基吹捧上了天。

风雨会京师第五十七章布局安西

裴旻写的自己都有些吹不下去了,这才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

王维在一旁研着墨,禀着欣赏一代文宗楷书的心思,瞄了几眼,那露骨的言辞,让他白嫩的脸蛋飘起了两朵红云。心底若忍不住思量:裴帅平日看着挺正直的,奉承起来,居然如此得心应手,实在想不到。

他却不知,人在高兴喜悦的时候,最好说话。

不将李隆基捧上天,裴旻又怎么能够安逸的布局西域

裴旻接下来才将西域的局势情况细细言明,一字一句写的极为细腻,然后将颜杲卿的三条建议写了上去。

相对颜杲卿说的大略,裴旻写的更为详细,尤其是细节方面。

颜杲卿当时只是列了一个大纲。

这一路而来,争对这个大纲,裴旻补充了一些东西,又想了一些实施的步骤。

尤其是对于颜杲卿的第一点与第三点,裴旻有着很深的感慨。

第一点文化侵略,以招收人才为由,鼓动西域百姓学习大唐文化,给予他们在唐朝任官的优待。

这一条让裴旻想起了后世看的多部电影电视剧。

裴旻是没有生在那个时代,也只能从电影、电视剧里了解。

在六七十年代,国内疯传着国外是天堂的说法,尤其是诸多大学生,学习英语为得就是出国,将出国视为无上的光荣。

此时的情况,与那个时候极为相似。

只是选择的对象反了过来,在这个时代唐王朝才是真正的天堂。

只要给机会,裴旻相信西域的百姓,有志之士绝对会比六七十年代的大学生还要疯狂。

至于第三点攻心,抹黑对手,提高自己,裴旻最是擅长。

而且也不需要抹黑,阿拉伯帝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事风格就是征服。不服,就直接杀了,反正,杀的人越多,害怕的人就越多,最终会为他们征服。

这也是阿拉伯帝国比及不上唐王朝的原因,在封建社会,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

哪怕阿拉伯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陆,领土范围比唐王朝更要广阔。

但你疆域再广,土地再多,没有足够的人发展治理,还不是等于零

故而阿拉伯帝国的恶名,那是众所周知的。

还有关键一点,阿拉伯帝国以宗教立国,对于异教徒的处置非常的严苛。

只要利用好这两点,对于唐王朝在西域的控制力,会有显著性的提高。

当然裴旻不会吞自己知己的功劳,在信中明确的表明了颜杲卿才是定策之人,并且推荐他入主安西大都护府担任长史,负责安西政务。

对于李隆基信中关于夺情起复的提议,裴旻并不怎么认同。

杜暹确实有一定能力,以一文士之身,统领安西军政大事,任职四年,安抚将士,不辞辛劳,深得当地民心,干得很好。

可安西的局面只是求稳,已经不够了。

杜暹有能力稳定安西,并不意味着他能够对抗阿拉伯帝国的兵锋。

不是每一个文人都是狄仁杰、虞允文、范仲淹这样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存在。

对面阿拉伯的威胁,安西的军事理应交给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而不是甚无作战经验的文人。

对于这个人选,裴旻有一个很好的选择,封常清。

现在裴旻麾下有三个人有这个能力资格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哥舒翰、王忠嗣。

他们三位皆是历史名将,以能力历史表现来说,王忠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哥舒翰第二、封常清第三。

但也许是跟着自己久了,封常清表现的机会多了,或者历练的机会多了。

这个时代的封常清,在裴旻看来,他的干略是不输给哥舒翰的。

不过封常清,有一点先天性的不足缺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