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535

分节阅读 5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用人唯亲,盲目信任认可的心腹,而是自控力差。

李隆基无可否是一代明主,论及用人治国个人魄力,即便是整个唐朝的君王也无几人可比。

在裴旻看来仅次于李世民位居第二,较之李治或者强上一些。

李治固然出色,终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而李隆基却是面对武则天重内轻外造成的军事疲软,面对韦后、宗楚客、安乐公主以及武氏余孽乱政留下的烂摊子。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短期内解除内忧外患,用姚崇拟定章法,用宋璟整治官吏,用张说强军,另外提拔李祎、王忠嗣、哥舒翰之流打出了盛唐的赫赫威名。

以李隆基前期的功绩,几乎是可以与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刘彻相提并论。

甚至后世有人言,李隆基若是英年早逝,在认识杨玉环之前去世,千古一帝的争议有他一个。

这人无完人,皆有弱点,汉武帝的狂悖,唐太宗好色,但他们能够控制的住自己。极少有汉武帝、唐太宗因自身弱点误事的事情。

李隆基却不一样,只要一尝到享乐的滋味就渐渐的控制不住自己了。

裴旻非常清楚,便是因为大病之后,刘神威让李隆基不要操劳国事,安心静养。

结果李隆基这一静养,心就收不回来了,对于国事有了懈怠的意思。

只是当时张说、李元纮主政,兼之李隆基处理国政与完了五五开外,倒也没有什么大碍。

现今庙堂出现了王鉷这样的奸佞,万一将李隆基带向了深渊,可就玩蛋大吉了。

这也是裴旻如此重视此事的缘由。

接下来几日,裴旻不断的收到长安的消息,心情愈发沉重。

尤其是看到一则不起眼的消息,李隆基新纳了一个杨妃。

风雨会京师第八十二章胜负定局

这个消息一点也不为孙周以及青羽盟的重视,只是一笔带过。

但是裴旻却如看到鬼魅一样,直接吓的从位置下站了起来。

因为太过意外,膝盖还碰到了案几,疼得抱脚直跳。

“杨妃,哪个杨妃”

裴旻心底忍不住一颤,随即一想,又觉得不可能。

杨玉环已经让自己圈养起来了,怎么还来一个杨妃

再说杨玉环现在只是一个小萝莉,又怎么可能成为杨妃

是单纯的同姓

裴旻心底有着不祥的预感,李杨两家,相爱相杀,只要姓杨,就让裴旻压力很大。

带着几分肃然的看下去,脸色渐渐阴沉。

杨妃究竟哪里冒出来的,资料上没有细说,只是初略的表示杨妃是王鉷的表亲,是王鉷牵的桥搭的线。

毫无疑问,这个杨妃会是王鉷的助臂。

有杨妃,王鉷更难对付。

而且这个杨妃也不是省油的灯,喜好财富,行事奢靡。

李隆基为求佳人欢心,一掷千金,各种珍宝玉器,赏赐不绝。

杨妃不过婕妤,但她的排场却不逊于二品正妃,所到之处香风飘达里许之地。

谏官嵇良看不过眼,弹劾杨妃,却惹得李隆基大怒,直接罢免了嵇良的官职。

由此可见,李隆基已经有些陷进去了。

“应该还能挽回吧”

裴旻囔囔自语着。

这个杨妃如果是杨玉环,那就十有八九救不了了。

杨玉环不只是美色动人,她的音乐细胞也是得天独厚的。

李隆基、杨玉环除了权色之外,还有那种爱好相通,琴瑟和鸣,互为知己的精神交流。

李杨一但凑到一起,那真是神仙都难以分开了。

但裴旻相信杨玉环只有一个,而且就在姑臧,其他人就算能够以美色诱惑住李隆基未必如杨玉环那样,集后宫三千宠爱于一身。

“必须回长安,决不能在这里耗着”

念及于此,裴旻看着喀布尔河的对岸,心中念道:“打硬战,或许我不如你,但比军略,你还差得远呢,想将我留在这里,痴人说梦。”

他大步走出了军帐,对身旁的护卫道:“告诉孙周,让他将依计行事。”

随着事态越来越明了,裴旻对于阿拉伯的不攻不退的目的越来越确定。

为此也准备了应对之法,只是这应对之法是自己一直留着的杀手锏,不到确定阿拉伯真正意图的时候不舍得使用。

而今长安乱局已经明显,若自己再跟阿拉伯耗着,一但李隆基成了历史上那个昏聩的皇帝,自己当真如岳飞一样“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吐蕃的破敌之计正是希望莫斯雷马萨能够拖住裴旻。

吐蕃现在的情况极为惨淡。

青海湖丢失,他们失去了经济命脉。

吐蕃本就存着奴隶制度的机构,而今赞普式微,话语权大不如前。

内部甚至有内乱的危局,也幸亏达扎路恭用生命为吐蕃赞普存了四万兵士,才勉强能够镇住局面,避免内乱的发生。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吐蕃谋唐王朝之心一直未死。

昔年裴旻引蛇出洞,利用杨矩毁了吐蕃在唐王朝的情报组织。

吐蕃之前与唐王朝结盟,利用相互通商的便利,又组建了全新的情报网。

对于唐王朝明面上的事情,了如指掌。

王鉷的出现,李隆基的变化以及张说的下狱,李元纮一党派的崛起,皆在吐蕃的窥视之下。

李元纮一直反对边帅权力过大,意图消减边帅权力。

假若这时长安盛传裴旻于西域能胜不胜,手握四镇兵马,拥兵自重,不住的派遣自己的心腹张九龄、颜杲卿收西域、青海湖民心,意图西北自立,会是什么情况

三人成虎

李隆基或许对裴旻极为信任,但是吐蕃谋士相信李元纮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趁机起难,收回边帅过重的权力。

李隆基若听信李元纮之言,则大事可期。

裴旻或是给强令出兵,或是给召回长安,不论哪一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