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69(1 / 2)
中送炭不怕你们笑话,在下还真没有入相这个觉悟,本想着晚些时候,去尚书省转转,了解了解情况。再履行职务,免得闹出什么笑话。自己丢脸不说,还辜负了陛下的信任。现在有源相、李相指点,那是再好没有了。二位先请进屋稍待片刻,在下这便去换一身衣裳。”
裴旻说完将源乾曜、李元纮请到了屋内,自己快速的换了衣服。
三人一并去皇宫,分三辆马车坐,显然生分。
源乾曜邀请裴旻、李元纮与之并车而乘。
裴旻自无异议。
李元纮的势头虽比源乾曜大,但名义上源乾曜还是首相,也没有在这个时候抢首相因有的威风。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位大佬坐在一辆马车上,自然少不了商议当前之事。
源乾曜、李元纮皆问起了李隆基的病情。
他们虽是国相,但也未见李隆基几面。
一方面是现今人心惶惶,他们需要主持大局,另一方面也是李隆基、高力士的不许。
李隆基并不愿意自己病怏怏的出现在百官的面前,听他们说这各种各样没有营养保重的话。
故而源乾曜、李元纮对于李隆基的详细情况,限于七日前。
今日一起来找裴旻,也有这个意思。
裴旻并没有露出多少忧色,反而笑道:“昨日面具陛下,陛下情绪精神尚好,说了些许话。总的来说,还是关心庙堂之事,希望我等在他养病的这些时日里,好好的辅佐太子。”
他隐瞒了李隆基立李亨为太子的意图。
经过昨日的深思,裴旻对于当前的局面,有了初步的几套方案。
其中最佳方案毫无疑问就是李隆基康复过来,这样什么屁事也没有了。
裴旻也不用担心李亨闹事,有李隆基在,李亨翻不了风浪。
只是凡事要做两手准备,昨日裴旻并没有与刘神威会面,也不知李隆基到底严重到什么地步,梨老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真要有个意外,裴旻决定扶持现在的太子。
哪怕李琰优柔寡断,胆小怕事,也是无妨。
比起更坏的李亨,李琰反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裴旻这里也给李琰说了几句好话。
源乾曜、李元纮听到李隆基精神大好,也跟着放心了。
源乾曜叹道:“某一直所忧,即是陛下病情。他精神大好,自是天大的喜讯,至于辅佐太子,是我等份内之事,在所不辞。”
李元纮对于李亨的好感,胜于李琰,但也知道废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回答的也是一样。
马车徐徐的抵达皇城。
门下省、中书省位于太极宫附近。
而尚书省位于皇城中央,皆要进入皇城,接受盘查。
皇城重地,便是宰相亦不例外。
即便是做样子,也要走个过场。
此事正是官员点卯的时候,皇城外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聚在一处,接受简单的检查。
源乾曜、李元纮的宰相架势并在了一起,自然是引起了大众的注意,纷纷翘首以盼,意图上前打招呼,混个眼缘。
源乾曜、李元纮先后下车。
裴旻紧随其后,相比源乾曜、李元纮的小心翼翼,他是直接一跃而下,稳稳当当的落地。
裴旻这一出现,引起了一阵低呼。
谁也想不到这一辆车上,居然藏着三位大佬。
源乾曜、李元纮,诸多官员是见多了。
裴旻可不常见,尽管裴旻执掌的尚书省位于源乾曜、李元纮之下,可真没人将他排在两人之后。
首先郡王的身份就是两人不具备的,何况裴旻还遥领四镇兵马。
故而诸多官员对于裴旻的热情,甚远源乾曜、李元纮。
源乾曜、李元纮是文臣,讲究风度,对于诸多官员的问好,客气有礼的回应。
裴旻则不同,他弃文从武十数年,军人的习性早已刻入骨髓,改变不了。
对于官员的问好,皆以军礼回应,加上他要挂长剑,身如泰岳挺拔,气势恢宏。
而在他身旁的源乾曜、李元纮,皆有着苍苍白发,源乾曜甚至有些驼背。
三人的所体现出来的气势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远处的韩休见这一幕,忍不住道:“一虎持两羊也”
风雨会京师第六十章政事堂会议
韩休,京兆长安人,出身于昌黎韩氏,是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洛州司户韩大智之子。
因家学原因,韩休自幼就学得一身治世本领,极有才略,而且大有魏征、宋璟之风,方直刚正,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之前王鉷意图谋取御史中丞的雄职,裴旻不愿他得逞,选中了韩休。
韩休也没让裴旻失望,这一上任就干了一件轰动长安的事情。
程伯献是程咬金之孙,程处弼之子,名门之后,袭爵广平郡公,官拜左金吾大将军。
想当年开国大将程知节是何等人物,但身为英豪之孙,却未有先祖的英雄气概,依恃恩宠,贪图财利,住宅车马,多有僭越。
韩休一上位就将程伯献逮住了。
李隆基一开始还不愿意惩处,韩休不依不挠的,强逼着李隆基严惩了程伯献。
这御史台前有宇文融,后有韩休,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宇文融便在韩休身侧,听到韩休的话,脸上满是愤慨,又有一些无奈,现在的他焉有资格与裴旻叫法
只是看着精气神十足的裴旻,在看看一旁的源乾曜、李元纮,心底居然生出同样的念头
也许要不了多久,尚书省这个已经名存实亡的部门,将会因为他的出现,再现昔年事无不总的辉煌。
两只羊,如何斗得过猛虎
宰相还是有着自身的特权的,出入皇城无需排队,直接经过简单的查询,入得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