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6(1 / 2)
李隆基好大喜功,将张守珪这一次次试探性的攻击,都视为了大胜。
每次的抱功,都能获得奖赏。
张守珪本就功利心重,渐渐的就为利益熏心,加上张康等人的蛊惑,原本一个高明的战术,变成了养寇自重,也令得东北的战事变得糜烂。
黑水惨败发生于两年前,张守珪亲自率领两万兵马东征。
抵达黑水附近,张守珪、张康提议兵分两路,夹击渤海国的一个军事基地,以获取战功首级。
张康取得了胜利,张守珪却于黑水误中埋伏,以至于损兵八千余,还有一千沦为俘虏,张守珪身中毒箭,险死还生,是心腹白真陁拼死将他救出,后张康及时赶到救了他。
张守珪常胜不败,一时间接受不了自己大败的事实,鬼迷心窍之下谎报了军情,将自己的大败改为大胜,同时狠下心来,逼死了白真陁。
张守珪这一步错,就再也回不了头。
黑水惨败,损兵近万,想要完全隐瞒是瞒不住的。
朝廷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派了牛仙童、刘奉廷去辽东调查此事。
张守珪、张康用重金厚礼赂贿牛仙童、刘奉廷,两位内侍回到长安,也表示张守珪确是大捷。
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守珪眼眶一红,让张康说道这个痛处,心中有愧居然不敢说话了。
张康说道:“父帅放心,这些将官都是异族,不会汉人的花花肠子,都是忠于父帅的可信之人,绝无二心。”
张守珪让说服了,又想到黑水的耻辱,厉声道:“有此雄兵,我儿何不提三军东征,报仇雪耻”
张康长叹道:“不是孩儿不想给父亲报仇,实在是现在朝廷太可恨了。尤其是裴郡王成为大唐宰相之后就开始对我辽东多加干涉,现在他们甚至不顾这些年累计下来的血仇,意图跟渤海国议和”
他说的是义愤填膺。
风雨会京师第二章调虎离山、釜底抽薪
“岂有此理”
张守珪厉声大叫,气得脸色都涨红了。
对于裴旻,张守珪心底很是嫉妒。
明明是唐王朝的双骄,凭什么裴旻就能身兼两任节度使、三任节度使
凭什么裴旻的节度使就能兼按察使,权掌军政两端。
不管他表现的有多少好,不管世人将他们视为帝国双璧,他离裴旻都差几个等次。
现在裴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成了庙堂宰相,自己依旧是一镇节度使,充其量也就是多加一个幽州都督,与裴旻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如今裴旻成了庙堂宰相,现在居然来干涉他们的内政
张守珪气得哇哇大叫,“这里就交给你了,我这就上疏抗议,我就不信了,这大唐还没有王法了嘛。”
他气冲冲的离去。
张康给了阿史那崒干一个眼色,跟着张守珪一并离开。
阿史那崒干目送张守珪离开,往地下吐了一口唾沫。
阿史那崒干高喝道:“兄弟们,我们一起去雄武城快活去。”
一群狼一般的兵卒,嗷嗷叫的向东方去了。
张康跟着张守珪一并回到了范阳城,看着张守珪气急败坏的写着一封慷慨激昂的信,信上历数唐王朝这些年与渤海国的学海深仇,表示自己宁愿一死,也不愿意与渤海国说和,言辞格外激烈。
张康回到自己的屋舍,入门就扯着嗓子大叫:“猪儿,李猪儿,死哪去了,还不给大爷去甲。”
李猪儿连滚带爬的跑了过来,给张康褪去了衣甲。
“去,将暾欲谷、高尚给我叫来”
张康大大咧咧的,语气里完全没有将暾欲谷、高尚放在心上。
过了一刻钟,暾欲谷、高尚一并来到了府中。
张康赤着脚露着身子,就跟一只笨重的企鹅一样,一蹦一跳来到暾欲谷、高尚的面前。
“军师大人,高先生”他肥重的身躯,深深地作揖到底,他肥硕的身子注定弯不下去腰,但是他努力的将自己的腰弯下去。
滑稽的模样,却给人一种很隆重的感觉。
“少将军不必多礼”
暾欲谷、高尚一并将张康扶起。
张康一脸严肃的将暾欲谷、高尚请入大殿,很不客气的叫了声:“猪儿,你看着,别让人靠近。”
张康在主位上坐下,看着暾欲谷、高尚,心事重重的说道:“军师,高先生,现在情况很不好,我这心底慌慌的,很不是滋味,裴旻可不不好糊弄,不是那几个没卵子的太监可比的。”
暾欲谷、高尚互望一眼。
暾欲谷先道:“张守珪的反应如何,是否如预料的一样”
张康说道:“先生神算,果然,那老东西气急败坏的上疏表态,我看他的样子,要是朝廷不同意,他都要写血书示忠了。”
“呸”
他很不客气的鄙夷道:“其实就是担心自己吃了败仗的事情暴露,嘿嘿嘿,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的败绩都是我们的算计得,他不重伤,老子又怎么架空他现在东北军一半都在我们的手上。只是我们手上的力量还不足,没办法跟裴旻哪个混蛋对抗。他现在安排人调查东北的事情,我们未必隐瞒的住,尤其是黑水之战,牵扯的人太多了,想要隐瞒,真的瞒不过去。而且裴旻派来的人,乱硬不吃,惹得老子火起来,干脆一刀杀了了账。”
暾欲谷笑道:“少将军不比焦急,也不必动怒。就算裴旻查到黑水之败,这过错也是由张守珪来背,与少将军无关。而且现在庙堂之上并不太平,陛下就吊着一口气,随时都可能驾崩。到时候裴旻身为首相,要负责新君的登基,以及庙堂的安稳,就算他真有对我们动手的心思。也要缓一缓,我们还有时间来谋划新的动向。”
张康对于庙堂的事情,那是了如指掌,裴旻已经成为首相并且封为辅政大臣的事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而给坑的张守珪只以为裴旻还是尚书左仆射,李隆基的病,并没有严重到需要托孤的地步,故而才敢写那一封书信。
张康又看了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