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0(2 / 2)
孙周默然点了点头。
原来李隆基去世之前,给了高力士一个任务,一点点的削弱裴旻手中的兵权。
李隆基并非不信任裴旻,但是他已经意识到裴旻存在的隐患:裴旻太年轻了,手中的权势过重。
新皇未必压得住他,就算裴旻对大唐忠心耿耿,他的儿子呢他的儿子是否也会对大唐如裴旻一样赤胆忠心
李隆基终究是皇帝,他在世的时候,自信能够压得住一切,但他临终之际,无可避免的为李唐的未来算计着。
裴旻麾下猛将、名将辈出,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他自己一手提拔的,如封常清、哥舒翰、王忠嗣、仆固怀恩之类的人物,这些人物对于裴旻是忠心耿耿,无需考虑。
但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如崔希逸、张孝嵩这样的人物。
他们在成为裴旻布下的时候已经功成名就,崔希逸原本就是地方都督,而张孝嵩在西域纵横捭阖,也是早早的闯下了威名。
他们信服裴旻,却不是忠于裴旻。
另外还有陇右郭知运的旧部、河西薛讷的旧部,他们属于第三类人,与裴旻、唐王朝之间,皆有感情,算是中立。
当然还有第四类高仙芝,高仙芝才华自不用多言,可他功利心极重。能够为了前程抛弃旧长官,投奔裴旻,未必就不会转投他人。不过如他这样的却是少数
李隆基让高力士着重提拔崔希逸、张孝嵩,重用郭知运、薛讷的旧部,渐渐的让河西、陇右的兵权转移到他们手上。
风雨会京师第四十九章撤退集结
李隆基是打算利用裴旻入朝为相,遥领陇右、河西节度使的时候,通过兵不血刃的办法,分裴旻手中的兵权,让他对于河西、陇右军无法完全的掌控。
这样可以缓解裴旻过于权重的局面
他临终前觉得愧对裴旻也因如此。
但是李隆基、高力士找错了一个人李林甫。
李隆基、高力士皆以为李林甫身份李家宗室,理所应当的维护李家王朝,维护李唐天下。
但其实李林甫只是表面敦厚,对李唐没有半点感情,他的眼中只有属于自己的利益。
迄今为止,他的根,他的本皆在河西、西域,原本他还动了找机会进京入朝的念头,脱离裴旻的束缚,可现在裴旻入朝为尚书令,总揽庙堂大权。即便进了京,一样在裴旻手下任职,何必放弃自己这些年在西北经营的基业
完全不值当
而且李林甫还动了异样心思。
他自己真正擅长的是政治权谋斗争,而裴旻面临的庙堂情况不需要用他的才能,朝廷需要的是张九龄、宋璟这样治世能臣。
但如果庙堂出现动荡,就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就如对付王鉷时一样。
故而李林甫参透了一点,唯有庙堂出现一些动荡,这样自己才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裴旻现在的情况就差他人推上一步,一但功成,如他这样跟随多年的老人就有可能成为从龙之臣。同时,裴旻若取唐成功,必然会有一些忠于唐王朝的逆反之臣,也需要他这样的人物存在。
正如李林甫说的,他的利益与裴旻的连在一起的,压根就没有危害裴旻的想法,出发点完全向着裴旻自己的前途。正因为是这样,即便是裴旻,也未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出异样。
孙周当然是向着裴旻的,他越是忠心,对于李隆基这种卸磨杀驴的作法,越不能认同。
脑海中浮现了李林甫当初说服他的那段话:“裴帅当前的权势几乎抵达人臣巅峰,周公旦、霍光亦不过如此。但周公旦、霍光的下场如何周公旦,古往今来,堪称第一大贤身为周武王的弟弟,他摄政当国,伐灭三监,迁都洛邑,制礼作乐,待天下大定,归政成王。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看是美好,可世人皆忽视了其晚年失意周成王表面上对自己这个叔叔毕恭毕敬,事实上当做贼一样的防范。”
“还有霍光,霍光的功绩何须多言汉武帝晚年昏聩,险些诛灭自己九族,以至出现国无继承人之弊端,是他执政帝国二十年,息兵养民积蓄国力。汉朝最强时期,莫过于宣帝一朝。若无霍光,何来孝宣之治。结果霍家灭族,更有数千户人家被株连。先皇担心裴帅未来难治,已经有心削弱他的权力。未来还了得”
“裴帅对此未必毫无察觉,只是先皇对他恩重如山,他不好自处。裴帅对我们恩重如山,难道孙兄愿意见到裴帅鸟尽弓藏的一日见到裴帅全族灭绝”
见孙周不在深入追究,李林甫也松了口气,道:“当下之局不应该关注东方的一切,而是要如何帮着裴帅打赢阿拉伯这个强敌。只要裴帅能够取胜,他回到长安的时候,将会携带雷霆之势,一切宵小都会在强权之下,烟消云散。吐火罗与阿拉伯的矛盾已经显现,只是还不够,还需要在添一把火,倒一桶油。”
拓折城
自拓折城投降之后,莫斯雷马萨就将自己的帅营安置在了城中。
他既不出兵,也不撤退,就在城中干等着,谁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这日,阿拉伯的毒蛇将军兰达来兴冲冲的来到了拓折城帅营。
“狮王,好消息,葛逻禄的族长正式给了我们回应,说愿意帮助我们对付唐军。”
兰达来一脸的兴奋,向着莫斯雷马萨邀着功。
阿拉伯的军事重心毫无疑问的转到了东方,尤其是这一次,莫斯雷马萨更是将他所有的老部将都召集了过来。
东方重要,西方一样重要。
据兰达来手中的情报得知,阿拉伯的哈里发打算在他们五大将中选择一位智勇兼备的人为总督,负责西方的战事。
兰达来为了表现自己,这些日子,一直在拉拢葛逻禄的可汗,希望它能弃暗投明,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但是葛逻禄的态度模棱两可,既不拒绝,也不答应。
一直到今日,葛逻禄才给了明确的消息,表示愿意助他们一臂之力。
莫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