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章 瓦哈卜思潮太过保守,不如新教改革彻底,导致先进性不足么?(2 / 2)
“推崇复古是因为好用么。每次变革,大家不都是打着复古啊、正统啊这种旗号么。”郭康倒是不以为然:“而且我是拜上帝教这边的,我再怎么想,也管不着他们啊。”
“另外,她这个类比,有点太夸张了。”他摇摇头:“你可能不懂这些宗教史的知识,所以对这个名字也没有什么感觉。这人是个挺有名的极端主义教法学家,是叙利亚人。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在伊儿汗国和马穆鲁克交战的时候,下达教令,宣布合赞汗和他的臣民不是真正的信徒,因为他们治理国家的时候,依据的是成吉思汗大扎撒,而且认为大扎撒高于沙利亚法。支持伊儿汗国的教徒,也都犯了叛教的罪,应当向他们发动圣战。”
“在他之前,教法学家们对于叛教的裁定非常谨慎,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内部分裂。天方教的内部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不能再火上浇油了。哪怕内战打起来,也不会随便上纲上线,就像逊尼派同时承认阿里和穆阿维叶一样。”
“但他的这些理论,提供了第一个在天方教徒之间使用致命暴力的法理依据,因此开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虽然当时,这个举动成功号召了很多叙利亚人去参战,抵抗伊儿汗国,让他获得了很高声望。但之后,这种这情况就更加愈演愈烈了。”
“这样么?”朱文奎确实不知道这个背景:“那确实没法类比。伊儿汗国还有之后的帖木儿汗国,都算是大秦国的传统盟友吧。要是跟他一样,那不是自己打自己了。”
“我们之前也知道这个人。”郭康说:“当年没开国的时候,我们给金帐汗国打过工,所以也知道一些天方教的情况。当然,金帐汗国的文化水平也挺……惨烈的。不过后来,有个叫伊本·白图泰的旅行者到了汗廷,和我朝高祖以及我祖先远亭公等人,都有来往,所以大家当时就听说过一些情况。”
“那会儿,泰米叶就是个有名人物了——不过是反面的。他是个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应该回归最初的纯洁信仰,禁绝各种不虔诚的行为。并且,他和门徒们都有很强的‘责任心’,觉得自己应当履行训诫他人、劝告大家弃恶从善的宗教义务,所以积极性特别高。”
“不过,他们理解的善恶,和大家不太一样;劝诫的方式,显然也是自己寻思的。他们一群人经常去骚扰别人,跑去寺庙里砸别人的圣物,殴打苏菲派学者,还在街上抓他们认为不守规矩的小孩,给人家剃光头。这种离谱行为太多,导致其他教法学家也经常受不了他。”
“而且,他还致力于反对饮酒,经常带着追随者打砸大马士革的葡萄酒店。马穆鲁克高层的态度,也从觉得这人可以对抗伊儿汗国,变成了厌恶,把他逮捕了好几次,最后禁止他再去叙利亚,把他赶到埃及去了。”
“白图泰自己也是个教法官,所以他的学生有时候会请教相关的知识。据他的弟子说,他们之前问过老师,如何看待泰米叶的理论。结果白图泰没有直接分析和评价他的神学和哲学思想,而是对大家说‘尽管这个人可以进行学者式的讨论,但他的脑子有问题’。大家最早的印象,就是这种了。”
“这样啊。那应该是平民在支持他?不过,之前去叙利亚,我倒是没见过类似主张的人公开活动,抗议我们还有那些投靠我们的马穆鲁克。”朱文奎想了想,说:“这应该也只过去一百年。叙利亚人的想法,变得这么快么?”
“一百年很长了吧。”郭康不赞同:“都够思路变化几十次了吧。”
“太爷爷给我们说,他的外公,当年就参加了在崖山的战斗,反抗元军。到他那时候,大家还在反抗元朝。到了现在,其实和元人的战斗也没有停止。”朱文奎摇摇头:“思路变化固然可以很快,但驱逐入侵者和背叛者这种事情,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吧?我们都能做到,叙利亚人怎么这么快就不行了。”
“你跟叙利亚人比,那也太抬举他们了。”郭康无语道:“至于为什么现在不反对了,我估计是因为更狠的帖木儿皇叔来了——他真的天天圣战教友,结果叙利亚人又受不住了。所以原因应该也没多么复杂,就是这帮人容易冲动过激。让老皇叔揍一顿就好了。”
当然,还有一些后续影响——或者说是更大的影响,现在还没有发生,也没法和朱文奎他们说。
几百年后,内志的神学家伊本·瓦哈卜把泰米叶的理论重新发掘出来,并且进一步改进。其他的原教旨主义思潮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不少人都开始重新尊崇他,让他成了公认的萨拉非主义大宗师。
不过这个时候,这种思潮还只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一股地方势力,其实也不罕见。奥斯曼帝国官方知道情况后,认为又有人在闹异端,于是派兵清剿。
支持瓦哈卜的沙特部落,此时已经在德拉伊耶建立了埃米尔国,并且占领了两座圣城。但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派遣军队跨过红海,很快击溃了他们。沙特和瓦哈卜的军队退守都城,但这里也在几个月的围攻后,被奥斯曼军队的大炮打垮。
穆罕默德·阿里把俘虏送到了科斯坦丁尼耶,苏丹为他举行了凯旋式,将俘虏游街示众。之后,包括酋长阿卜杜拉·本·沙特在内,所有的瓦哈卜派成员全部被处决。这一轮事件,也被平定下来。
不过,这次表现,让他们被英国人看上了。英国派遣代表,和他们直接接触,并且一直提供援助,让他们得以东山再起。瓦哈卜思潮到处传播,表面上是自发行为,实则也是列强,尤其是英国的功劳。
英国流行的新教,和瓦哈卜的神学思想,本质上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神教遇到危机之后,原教旨主义思潮汹涌而起的结果,包括只承认原始经典,反对圣人崇拜等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很能谈得来。区别在于,伊本·泰米叶等人还是尊重一部分先贤的判断,而新教直接否定圣传,做得更绝。
所以,也很难说这种影响力是沾了谁的光。毕竟如果新教更具有优越性的话,瓦哈卜的教义也可以算“先进”了。要是这么认真分析,到底什么是进步,什么是先进,就有得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