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1383雨钱(2 / 2)
一夜无话,翌日魏广德起来没有锻炼,现在外面还在下着小雨,已经下了一夜,只是雨势逐渐减小。
吃早饭的时候,魏广德就问起伺候的张吉,“昨日雨势稍大些,京城各地没被淹吧。”“没接到消息,应该不会吧。
几个月前才清理了水渠,除非一直持续昨夜开始那种大雨。”
张吉小心回答道。
“老爷老爷。”
张吉话落,门外就传来长随石落的呼喊声。
张吉听到这里心就是一突,别这时候有坏消息传来打脸吧,自己刚说没出事儿,还说工部和顺天府清理渠道有功。
好吧,现在张吉在京城管家界地位仅此于徐爵和游七,稳坐第三把交椅,所以私下里也没少收东西,和顺天府那边关系尤其密切。
没办法,顺天府差不多算是地头蛇,很多时候遇事找他们比找其他人还方便。
“什么事”
石落进门,魏广德当即问道。
“外面.外面下.钱了”
显然,石落被惊到了,说话都有些结巴。
“呵呵呵,那你还不去捡。”
魏广德笑道,笑的很畅快。
“真的,小.小的不敢说谎,老爷你看。”
说话间,石落还把伸手摊开手掌,里面静静放着三个铜板。
魏广德瞪大眼睛,惊讶的问道:“天上掉下来的你确定不是别人掉地上的”
“不是,听到响声,我们就去看,然后就看到又掉了两个下来,就在府门口,我们都看到了。”
石落这会儿说话顺畅了,很清晰表达了意思。
“拿过来我看看。”
还真是实诚孩子,石落是魏广德从人牙子手里买来的,才十来岁,府里已经养了几年,这才派到他身边做个随从,主要就是年轻腿脚快。
魏广德不可能一直都是从江西老家要人,也要开始逐渐培养一些,所以都是从牙行买的有出处的人。
也算是魏大老爷仁慈,给他们一口饭吃。
明朝百姓生活虽然比不得后世,但是历朝历代对比的话,其实还算比较可以。
到现在,大明财政还算运转良好,虽然困窘,但不至于一点钱都拿不出来。
最起码还有常盈库这个宝库在,朝臣都心里有底。
所以百姓整体生活其实比较富足,不过也有倒霉的,比如前面几年水患频发,特别是黄河附近,一决堤就不知道多少人家家破人亡,被迫卖儿卖女,只为给他们找一条活路。
黄河冲过的田地,恢复起来是需要时间的,毕竟黄沙有点多。
朝廷就算及时进行赈济,但对于家庭人口多的来说,也是很困难。
于是,卖掉小的为家庭争一个机会。
所以,牙行的人口交易,在大灾过后往往会大增。
明朝虽然禁止人口买卖,但主要抓人贩子。
“凡设方略而诱取良人及略卖良人为奴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杖一百,徒三年。”
从秦汉起,历朝历代对于拐卖人口都是连坐,基本都是杖责后全家流放。
通过牙行,那就不存在了。
毕竟在朝廷眼中,虎毒不食子,到了要卖儿卖女争取生存机会的程度,可见也是困难到极点。
这,或许也是一种帮助他们的法子。
魏广德已经拿起那三枚铜钱看了眼,两个大定通宝,一个贞祐通宝。
“金国的钱币。”
魏广德印象里,海内外好像都有这种类似的传说,说是天上掉钱下来。
按照后世的解释,那就是大风,或者龙卷风刮了那个倒霉蛋埋下的宝藏,通过降雨掉下来。
按此理论,应该是金国那个贵族藏的钱财被大风刮上天了,落到了京城附近。
想到那段历史,宋元灭金,估计有金国贵族在京郊附近藏了钱财吧。
“张吉,找人出去看看,金国的钱币,用咱们大明的铜钱兑了,挑些品相好的收藏起来。”
魏广德开口说道。
这年头其实没什么收藏古钱币的说法,多是直接当钱用,朝廷一般也不会禁止民间进行交易。
所以像这三枚铜钱,直接给石落三个大明铜钱就可以了。
“是,老爷。”
张吉马上答应一声。
魏广德把钱币丢给张吉,说道:“就从小石头开始吧,一会儿给他钱。”
说完,又对石落说道:“都知道天上掉钱,你还不出去捡。”
“哦哦.”
石落这才转身,小跑着出了屋子。
对于魏广德这样的人来说,几个铜钱,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值当。
可对老百姓来说,这天上掉的钱,那可是意外之财。
整整一天,即使依旧小雨蒙蒙,京城各处都是百姓撑着伞披着蓑衣四处捡钱的身影。
“你是说,吕宋那边最近送来了一批洋芋”
内阁值房里,魏广德找来赵主事问起劝农司的事儿,才知道吕宋那边,依旧是西班牙人除了带来番薯外,还有一种洋芋,也是很好种植的作物。
“回头你叫人送点到我府上,教教厨子怎么做,我尝尝。”
魏广德这会儿以为是美洲的芋头,于是就说道。
“是,阁老。”
赵主事急忙答应下来。
有回答了魏广德其他问题,这才告辞出了内阁,回到衙门直接就调了些本来是留种的洋芋,带着人送到魏府去,还叫人传授这东西怎么做。
毕竟是新东西,大明的厨子还真不见得会弄,需要尝试。
先按照吕宋那边的吃法吧,反正这东西吕宋明军已经吃不少了,也没见出事儿。
内阁首辅值房。
“善贷,外面都在传天上掉钱的事儿,你知道了吧。”
张居正笑问道。
“呵呵.苍天似悯斯人困,故向云中撒雨钱。钱若了时民又困,何如只赐与丰年。”
魏广德琢磨了一天,终于念出这么一句诗来。
“是啊,雨钱有什么用,要是能风调雨顺岂不更好。”
张居正叹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