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荒野淘金客 > 第238章 油荒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第238章 油荒带来的改变和影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雷洪汕在昨天会议中提出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霍曼提出集中资源处理尾矿的过程中,更加集中资源办大事。

淘金的步骤其实就是开采、运输、淘洗、处理尾矿和精炼矿几个大步骤,不管是丑国那边的水洗淘金法还是这边的旱地淘金法,都万变不离其宗围绕着这几个步骤完成。

而如果要想提高效率,以及削减成本,无外乎也是在这几个步骤上做文章,从而来降本增效。

霍曼的思路就是削减运输、以及淘洗过程中产生的各家无序消耗,将资源集中在一起集中力量处理那些尾矿。

思路也很简单,既然上层的覆盖土已经不用分运到各家队伍的地盘上,那么为何不直接将淘洗区设置在矿坑里呢?

矿料挖出来后就直接运载到最近位置的淘洗作业区里现场进行碎料、吹除精洗作业,这不就把运输中产生的损耗给直线降低了吗?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从流程上,怪兽从矿坑将低收益的矿料挖掘出来后,各家矿队会自行将矿料运送到自己的地盘上进行淘洗,在获取黄金利益的同时,也帮助雷洪汕的主矿坑处理了上面巨量的尾矿。

但中间产生了大量运力的浪费和淘洗过程中的冗余资源消耗。

如果是平时也就算了,这些成本都是由承包矿队自行承担,雷洪汕不用去理会。

但现在出现的油荒就打破了这种平衡,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会快速的消耗光整个矿场里所有队伍的那点油料。

这个问题各队长也都能理解和意识到,所以当霍曼提出这个思路,并给出大概方案和流程后,所有矿队在平衡利弊后,两其相害选其轻,对这个方案补充最困难的分配细则后,后便迅速通过。

与霍曼提出集中力量现场处理矿料的思路相比,雷洪汕的想法则是在霍曼的思路上又增进了一步。

那就是直接从工序上进行改进,优化工序流程,更加减少油料的消耗和处理工时。

都知道旱地矿机在吹除作业时需要进行碎料的前置作业,而这一步的好坏也极大决定这后面吹除作业效率的高低。

因此在这一步上,能提高这一步的效率,那势必会降低整体的油料消耗。

而破碎泥料这边通常都是用专门的碎料机进行,这个时候,雷洪汕突然想起为何不利用怪兽那可以升降改变高低角度的尾臂呢?

为此他当时找到在现场出席会议的老强尼,询问怪兽尾臂的最高仰角。

这个仰角可不是简单的抬起一头就行,如果在无负载、无矿料的状态下,工作臂理论上可以达到80度的仰角形态。

但这种形态只是极限的运动移动状态,并没法运送矿料作业。

别忘了传送带只是简单的一个平整的橡胶、化纤混合制作的带状物体,仰角太高的话,泥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在传送带上就会变成一个玩滑滑梯的捣蛋鬼,它们会很“开心”的顺着传送带原路径滑落下来,从而无法完成输送的工作。

好在怪兽的设计师们在设计之初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还记得怪兽在圣子小镇那里还存放着一批零配件吗?

那些零配件其实就是用于临时改装传送带的附加三角台这样的配件,当时是一起拉到了红鸟城进行维护和检修,不过这些东西当时就一直没用,所以只是简单的打油处理就被跟随着翻修后的工作臂一起拉进来卷角矿场了。

设计师利用这些三角台,巧妙的在传送带上增设了阶梯式的传送模式,也就是工作臂在高仰角的姿态下,矿料会被像变成手扶电梯楼梯一样的传送带,承载着从低处向高处运输。

这个办法虽说降低了一点传送效率,但却解决了运送过程中矿料反向滑落的痛点。

到这一步,所有人也都明白了雷洪汕的想法。

就是利用怪兽灵活多变的工作臂姿态,先来一场高空坠物使其自然破碎,减少碎料作业的工时消耗。

之前为何没人想到这个办法呢?

是因为尾矿料不是一家的,而是要分别分配到不同的车辆中。

同时落地砸碎了……

也需要用挖掘机再次重新挖上来装车。

这就等于是多了一道工序,既增加了油料的消耗,也增加了工时流程。

但现在如果不需要将尾矿料运走呢?

那么这个办法就变得有操作空间。

在经过初步处理后的矿料再送入碎料机时势必会增加了工作效率,虽然最终依旧需要将淘洗完后的尾矿给运走……

但这么大的一个矿坑临时找个地方堆放起来毫无压力,等油料能够恢复正常,那这个问题也就不会是什么问题。

可以说,雷洪汕的想法确实比霍曼的思路更进了一步,但前提是所有队伍要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也就是要至少达成霍曼的思路,要不然这个办法也无法能够实现。

听到这个想法立刻引起了不少队长们的好奇和赞同,每个人都是资深的淘金客老炮,他们当然深知碎料作业对吹除作业带来的效率变化影响。

说干就干。

结束会议后众人便立刻安排了测试,不过当时尾臂上还是简单的传送带,所以能运送拉起的高度有限,矿料落地后产生的碎裂程度也不尽人意。

可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哪怕不用雷洪汕拿出黑鸟毛滩的自行研制的搓泥机案例,现场的矿队队长们就想到了用角钢和钢筋制作出专门增加碰撞分解力的钢架网出来。

因此在结束完初步的测试后,夜晚,塔克和汉斯带人给工作尾臂上安装三角台阶,而其它队伍的人也派出人手临时焊接制作这些撞击钢网架。

今天一早的测试,其实就是整体的第二次测试。

效果也很明显,有钢架的撞击效果非常令人满意,钢网下方的矿料碎屑甚至已经达到了能进矿机进行第一次初吹的细密程度。

既然效果很明显,那么解决如何持续用钢网分料便成为了所有人下一步的改造目标。

所有人将目光投向矿坑外面,其实就是望向了一台大型自卸矿车!

人多就是力量大,在各队伍的机械师、焊工的共同努力下,这台矿车便很快经过快速的改造。

向车尾翻起的车斗被钢筋、铁板牢牢固定在车架上,氧气切割机切掉车斗靠车窗部分的钢板,并将其耷拉在车头顶部形成天然的保护和滑料坡。

然后昨晚焊接出来的钢架网也被迅速的移植到这里,利用翻起倾斜的车斗形成一个天然的倾斜面撞击面。

这样一来,从上方掉落的泥料在撞击到钢网后,破碎的细小矿料会顺着缝隙直接掉落到下方的车斗中,顺着车斗的斜面自然向下滑落。

不用担心它们卡在钢板上,因为随时不断从上方掉落的高空坠物矿料产生的撞击力,会天然的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震动,保证它们能如同受热融化的巧克力一样,丝滑的直接滑落出去。

而那些个头体积无法通过缝隙的矿料,则是在惯性的作用下,朝着倾斜钢网产生的反射面飞到车斗的后面。

第三次测试很快开始。

这一次,矿料和所有人预期的那样,形成了天然的分流。

细小的矿料直接穿过钢网的缝隙,在车斗和地面接触的位置形成了堆积,这钢网下方区域也就被命名为穿透区。

而大坨的矿料和夹杂的碎石,则是在完成和钢网的碰撞后改变方向向后飞溅,迅速形成了一个如同火箭尾焰喷射般的堆积区,而这个堆积区都是被飞溅出来的碎石、矿料组成,所以也被直接命名为飞溅区。

“哈哈!!成了成了!!”

看到测试成功,现场矿工和队长老板们纷纷爆出欢呼声和口哨声还有掌声。

当然,第三次测试还是暴露出不足之处。

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车体距离地面高度有限,导致不管那些穿过缝隙,落入下方细密破碎的矿料,还是个头粗犷的大矿料,都会很快就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两个堆积体,如果不能够持续的处理,那么这些矿料同样会迅速的产生堆积从而降低效率。

其次第二个问题,就是一辆泥头车产生的宽度有限,从天而降的矿料在空中会自动散开,形成了一个天女散花的形态,导致不少矿料并没有撞击到钢网,而是直接落在了泥头车的四周。

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众人便很快想出了解决方案。

首先用挖掘机和推土机,迅速的推建出一个直角形的三角倾斜的坡道,让泥头车倒车屁股向上倾斜放置。

如此一来,这个人工建立起来的坡道就直接拉高了矿料和地面形成的空旷区域,一下子就增加了数倍矿料临时分离存储区。

为了增加那些细密矿料的存储量,挖掘机还在三角坡道垂直面下方还挖出了一条壕沟来继续扩容存储量。

而第二个问题解决起来也很简单。

一台泥头车的车斗形成的撞击面不够……

那我们就同时并排放两辆、三辆、甚至四辆相同改装的泥头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