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以宰相之位引诱(第一更)(2 / 2)
“不急。”李承乾微微摆手,催马向前,同时说道:“菟州新定,人口是关键,不可能完全依赖本地人和高句丽移民,不然将来轻易就能反复,所以需要移民。”
“臣知道,陛下一直在推动将河北子民迁移辽东之事。”崔仁师认真的点头。
“但多年下来,效果不是最佳。”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有人说,是河北子民在河北虽然生活艰难,但远还没有到为了一条活路就背井离乡的地步。”
皇帝这句话有些诛心了,崔仁师忍不住的说道:“陛下!”
李承乾握住缰绳,继续前行道:“事实的确是如此,有选择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迁移去千里之外。”
河北的问题就是这样,河北的百姓但凡有一口吃的,就不会去造反。
不只河北,天下百姓都是这样。
“崔公,有些事情,百姓可以这么想,但朕和朝廷百官不能这么想。”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高句丽有两百万百姓,百济和新罗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一百万,你觉得这三百万人口,没有足够的支撑,能够安定多久”
崔仁师想要说些什么,但有些话,到嘴边却不敢说出。
“这几年,迁移辽东,虽然效果不是太好,但也还是有些成绩的。”李承乾轻轻笑笑,看向崔仁师,说道:“就比如崔氏,这几年就有不少人到辽东去了。”
辽东开拓,免赋三年。
百姓还在犹豫,世家便已经早就动手了。
“是!”崔认识恭敬的点头。
“苏勖在安东待不了几年,崔公,到时候,任安东都护的人就是你了!”李承乾转身看向崔仁师,说道:“有句话朕犹豫了很久,但还是说一说,有崔卿在兵部,你想要做宰相,恐怕很难,或许安东是你唯一的机会。”
崔仁师嘴唇微微颤抖,整个人已经直接懵住了。
宰相,那是他多年以来最梦寐以求的。
甚至于在当年,他都已经做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再进一步,就是吏部尚书。
但很可惜,崔敦礼比他更快一步。
当崔敦礼做了兵部尚书,那就意味着整个中枢不会再有崔仁师的一席之地。
别说是皇帝了,就是长孙无忌那些人,也不会允许有两个崔氏子弟,一个做兵部尚书,一个做吏部侍郎,两个人联手起来,甚至可能会直接威胁到整个江山社稷。
朝中能够接受崔敦礼做兵部尚书,崔义玄做大理寺卿,也没法接受崔仁师做吏部侍郎。
只要崔敦礼在朝中一日,崔仁师就完全没有回归朝堂的机会。
更别说是宰相了。
崔仁师深吸一口气,他是经历过先帝时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候,如今皇帝已经隐约有了先帝的风范。
宰相啊!
李靖以特进,西昌州都督,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勣是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安东道安抚使,尚书右仆射,都是宰相孤悬在外。
如今的安东,虽然平穰城已下,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还在,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在挑拨三国内乱,最后自灭的过程中度过,这段时间是相对轻易的。
苏勖在这个时候任安东都护不难,但一旦三国齐灭,三百万人就会落在继任者的身上。
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他崔仁师。
只要他治理妥当,那么皇帝就有可能会授他同中书门下三品。
到时候,就和李靖一样,只要不回长安,他就是实打实的宰相。
甚至说不定反过来还能够压崔敦礼一头。
这是他崔仁师唯一的机会。
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要控制住这三百万人,还要让他们归心。
这样,除了朝中任职的官员以外,河北迁移过去的百姓,尤其是世家子弟,将会成为除官员以外最大的枝干。
崔仁师抬头,对着李承乾拱手,认真用力的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力推动河北百姓移民之事。”
李承乾点点头,神色温和的说道:“其实也不用太急,英国公回到定州之后,会随朕先去洛阳待一个月,卿处置好定州秋收之事,就去长安吧,年底大朝,很多事情正好做。”
“是!”崔仁师很认真的拱手,眼神激动。
长安,他已经很久没回去了。
不知道那些老家伙,有没有想他。
……
李承乾轻轻笑笑,一夹马腹,然后高喝一声:“驾!”
骏马立刻在朝着行宫方向狂奔起来。
崔仁师,还有其他上百名卫士,立刻紧紧的催马跟上。
风从前面扑面而来。
奔驰在最前面的李承乾,抓紧缰绳的同时,眼神已经彻底平静下来。
平静的甚至有些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