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5(1 / 1)
。是愚兄误会贤弟了。还请贤弟多多包涵。不过,那润笔之资,就免了吧。愚兄等读书之人,哪能收那润笔之资,这不成了卖文了吗。贤弟给金钱于愚兄等读书之人,岂不是羞辱愚兄等读书之人贪财。而且贤弟帮着出文,已是耗费不少,哪还能再让贤弟破费,那是万万使不得地。”刘虞不假思索地说道。
刘明笑了一下言道:“伯安兄又想岔了。我们给那些写出文章来的读书之人以润笔之资,哪会是羞辱他们。他们或是开创新思,或是妙语佳句,都能陶冶我等的情操。乃是对我族的文化传播,大有贡献之人,我们自然应该给与他们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这分明是荣誉呀。就象武将杀敌立功,咱们应该给与奖赏一样。这文人士子写出好文章来,我们也应该给与奖赏。而且这些受到奖赏的文人士子,在有了这些奖励之后,也可免于俗物的烦恼,更加安心的研究学问。如此岂不妙哉。至于小弟那印制书籍,或是给出润笔之资。这些许的金钱都是不在话下的。而且小弟也完全可以从那贩卖的书籍之中,赚回一二的。”
刘虞听后,稍加思索了一下说道:“如此说来,汉光贤弟给与那些著书之人,润笔之资,确有必要。如此也可行那劝学之风。使的黎民百姓,也可知晓读书的好处,安心就学。可贤弟那贩书之策,却是万万要不得。这圣贤之书,如何可以拿来卖的我们应该把这些印制好的书籍,免费发给那些力求上进的学子,如此才可广传我儒家的风范。至于我们给那些文人士子的润笔之资或是印制书籍所需的费用,我等可以建议朝廷拨款,或是向本州的氏族豪强募集,这等劝学之美事,那些氏族豪强断不会拒绝的。”
刘明听的是暗自称奇,这刘虞的言论,和那些在现代搞盗版、盗贴之人的言论,是何其的相像。都是打着传播文学的名义,而且这刘虞显然连现代的那种拉广告,找赞助的种种行为都无师自通了。要不是自己还算了解这个刘虞,知道他除了今天刚才的这几句言论之外,其他的都和杨军他们没什么不同,而且他也不知道印刷术等等。自己说不定还会以为这个刘虞是现代的哪个盗版商和自己一样跑到古代来了。不过从这个刘虞的言行举止上,他和那些盗版商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个是这刘虞不知道著作权的意义何在。二是这个刘虞是一心为了弘扬祖国的文化而努力,甚至为了传播知识,宁可自己吃亏垫钱,也要不计成本的传播,印制书籍。造福百姓。不向现代的那些不知廉耻的盗版书贩在明知有著作权益的情况下,还明知故犯的侵害作者的利益,并粗制滥造的排版出书,损害读者的经济。就算是那些打着免费旗号的网上盗贴者,也是收取那网站赞助商的金钱支持,行那不劳而获的实惠。
刘明稍为感慨了一下,义正词严的说道:“伯安兄,至圣先师孔圣人,也曾说过,文不可轻卖。世人愚昧,如获之甚易,则不会珍惜。就如刚才,伯安兄刚见三礼注时,视其为万金不易之至宝,意欲沐浴更衣,焚香净手,来抄录此书。何也乃是因为此书见之不易。如若今后此书,人手一本,随处可得,伯安兄还会如此吗未必吧。伯安雄恐怕只会随处弄来一本,一观其中的经义见解罢了。这本书也就不会过于爱惜了。”
刘虞被刚才刘明的那句孔子说给弄懵了,心中暗想:这至圣先师孔圣人说过这样的话吗我怎么不太记得。不过,这汉光贤弟的家臣之中,名家大儒甚多,而且汉光贤弟本身也是经世之材,日常所言,言无不中。时常的发人深省。这一回也不应该是妄加引用吧。可能是自己学艺不精,见识不广,有所遗漏是了。反正这个汉光贤弟刚才所说,确有几分道理。而且今日自己已经多次的有所误见了。这个警句还是等自己回去之后,再加考证吧。
当下,刘虞在如此的沉思了一下之后说道:“汉光贤弟所言甚是。而且所虑深远,是愚兄万万不及的。这一切就按贤弟设想的那样办吧。愚兄一切听侯贤弟的安排,务必要成此千古美事。”
刘明见到刘虞如此踢脚,那也是感动莫名,对刘虞称谢不已。随后,二人的谈话又自然而然的引到了刚才刘虞所说的京师之中,两派的分争之上。
这刘明虽然通过厚德多少也了解一些京师之中,两派分立,不过毕竟比不得那刘虞曾经身临之中,弄得清楚明白。于是,在刘明得虚心求教之下,刘虞痛痛快快的得给刘明简单的分析了一下。
第一百二十三回图谋并州
刘虞压低了声音言道:“汉光贤弟,如今这个京师之中,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咱们圣上的身体,那可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这万一要是哪天圣上回归天界了,那可就是要另立新君了。而这个新君继位的大事,那可是关系到满朝文武的官位,以及天下黎民的安危之大事。因此这朝野之中,也就围绕着当今圣上的两位继承人,分成了两派。这其一,是以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拥立的皇子辩为一派。其二,是以董太后和宦官张让拥立的皇子协一派。这皇子辩乃是何皇后亲子,又是长子,本应是汉室的正统,可奈何那个何皇后原本只是一个贵人,只是因为生了一个皇长子,因此母凭子贵,升作了皇后,而那何皇后的胞兄何进,何大将军。也不过是一个屠夫出身,虽然现在是大将军了,掌握了不少的实权。可也逃不了兄凭妹贵,是因为攀了皇亲,才这么的显赫无比的定论,那家族的根基,更是和那些世代的豪门望族们比不得的。可那皇子协则不然,虽然那皇子协原本只是圣上最为宠爱的王美人之子,可他的母亲王美人却因为抢了圣上对何皇后的宠爱,故此被那何皇后所妒嫉,最后被何皇后寻故,鸩杀了。如此反倒成全那皇子协了,那皇子协被送去了董太后那里收养。那董太后原本是当今圣上的亲母,解渎亭侯刘苌之妻,是圣上入继大统之后,才迎进宫中,尊为太后的。其权势的来源,全在于当今圣上对生母的爱护之上,故此,这董皇后也需要能再次继承帝位的皇子还是对她亲近无比。所以这个董太后是尽心尽力的把那个皇子协抚养长大。可也因为这个董太后是把皇子协从小养大的,那对皇子协的感情,可是无比的疼爱。而且那皇子协本身又是聪明乖巧,甚讨董太后的欢心。于是在不久之前,这个董太后向当今的圣上进言,要废皇子辩的太子身份,改立皇子协为太子。而那圣上的亲信张让,本来就是董太后的心腹,故此也是支持皇子协的,好以此能够受到未来新君的宠信,而得以继续的把持朝政,就连那当今圣上,也因为对王美人之死,心怀愧疚,对那皇子协也是疼爱无比,只是因为废长立幼,有违法理,而且那皇子辩的舅舅,又是身为大将军,手握重兵,因此才犹豫不决。结果也就因为是这样,这朝野之中,自董太后进言之后,就分成了两派,纷争不断。那些朝野之中的清流,也被纷纷地卷入其中。可以明哲保身之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刘明听了刘虞的分析,真是暗暗称奇,这个刘虞好见识呀。刘明忍不住地问道:“伯安兄果然是见闻广博,可那些宫中的隐秘之事,伯安兄又是如何得知的”
刘虞嘿嘿笑道:“汉光贤弟,难道你以为愚兄的这个宗正的身份,是当假的不成虽说那宦官张让等人把持朝政,宫廷,深得圣上的宠信,愚兄奈何他不得。可这皇族宗亲之间的隐秘之事,又有多少能瞒得过愚兄此次愚兄来此冀州担任刺史,也是为了躲避两派之争,免得身受其害。愚兄也只有来到冀州为官,才能避开时局之中的两派纷争,不管是今后的那一派得登大宝,愚兄也不会因此受到牵连。而且我等为人臣子的,自然是要以当今圣上的意愿为准,岂可妄自定夺皇位继统之事。”
刘明这回算是服了。看来不管是这个人多么的正直,多么的爱民如子,多么的遵循圣贤之道,只要是能够混上高位的,就没有一个会是简单的。总会有一些自己的自保之道。
这天夜里,刘明和刘虞这两个人是越聊越投机,直至天明时分,这才砥足而眠。
两日后,汉朝的第一间官办书局幽州书宛正是的成立了。而书宛的第一任主编大人,就是由刘明得老岳丈蔡邕大人兼任。这书宛主编由蔡邕兼任,也是众望所归的。一个是在现今的这些刘明手下人员当中,也就蔡邕的职责最为轻松,可以兼任此事。另一个就是这个蔡邕再怎么说也是当世的大儒之一,刘明的这些属下家臣当中,除了管宁之外,还真没人能比得了蔡邕的声望。再加上这评论经义的责任太重大,除了这管宁和蔡邕之外,还真没人能震得住场面,而那管宁在受刘明的点化后,现在又一心的想干实事,造福百姓,根本就对这些不感兴趣。于是这书宛的主编重任,自然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蔡邕的头上。而最主要的还是蔡邕本人喜欢干这种事,在他的强力自荐之下,自然没人敢跟他争了。
这个幽州书宛,目前的工作十分简单。只有两项的日常工作,一个是整理蔡邕的那些藏书典籍,将之排版刊印,售卖天下。另一个就是出版幽州月刊。以这个幽州月刊来把刘虞和他的那些同僚好友的文章,以及幽州本地的那些士子文人所写文章,进行发表。而蔡邕工作就是在那些文章发表之前,进行赛选、评定、审核,择优进行发表,并给那些可以进行发表的文章之作者予以稿酬奖励,以次来鼓励学习之风。
刘虞在刘明这里一直呆到幽州书宛成立之后,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了。而在刘豫走了不久之后,那张燕也赶回了刘明这里,这小两口分别多日,见面之后,自有一番恩爱缠绵。
待二人激情过去之后,张燕才和刘明详细的述说了自己和刘明分开之后,把自己本名张艳二字,改为了谐音张燕,并且如何的利用刘明所给的物资,聚集兵马。现在差不多已经统合所有的太平道的残部了。最后,张燕又说了那并州刺史丁原是如何的想对自己进行招安,只不过那并州刺史不仅招安自己不成,反而被自己安排了一个内线魏续进去。
刘明抚摸着张燕,不由得有些感慨万千:这个秀儿为了自己,真是不易呀。这刘明的嘴里,也因此不由自主地喊着她的小名,深情地说道:“秀儿,苦了你了。”反倒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那些所作所为,刘明并没放到心上。既然自己都能贼略中原,那并州刺史丁原对张秀儿进行招安又有什么不可。只是那个丁原的运气不太好。不知道这个张燕所辖的黑山军,其实就是自己的一支隐藏部队。
张燕也热情的回应着刘明。
可这刘明风流快活了没几天,也不得不对那个并州刺史丁原改变了看法,对那个并州刺史丁原分外的重视起来。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拓跋鹰俘获了一支山贼部队,可据那些招供的山贼所说,他们竟都是并州的戊卒,是奉了将令前来幽州行事的。而此次领军的头领就叫做侯成,还是并州的典军校尉。因此,那复活这些贼人的拓跋鹰不敢怠慢,立马把这些贼人,包括侯成在内,都押解到了蓟县来,并秘密的向刘明作了汇报。都这样了,那刘明还能不重视丁原吗这可都打到自己的家门口来了。当下刘明连忙招来了郭嘉商议对策。
刘明单独招来郭嘉商议,也是不得已的,刘明的心中明白:这种事在有了应对之策前,可使万万不能和大伙一块讨论研究的。这种事要是当众说了出来,那肯定就得把事情闹大了。这要是让三弟等人知道了,还不得嚷嚷着发兵讨伐丁原,而这要是真的出了兵,那不成了妄动干戈了吗那可容易引起朝廷的不满和猜疑的。可要是不发兵,为了平息属下众人的怒火,最少也的上书朝廷,请朝廷出面定夺,可就冲着刘虞给自己分析的那些情况,现在的朝廷之中,夺嫡之争正烈。两派之间的争纷,躲都躲不开,哪还能送上门去而且谁又知道这个丁原有着什么样的后台,他竟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干这种事。真是不可思议。即使是自己也是这么干的,可自己就只派了一个秀儿前去办理这种事,除了秀儿之外,那些黑山军可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才是这支黑山军的真正领导者。这丁原怎么就这么大的胆呢
说起来,也不能怪刘明高估丁原,更不能怪丁原胆大。这刘明只是就事论事得出的结论,而那丁原则是更冤,他根本连有这码事都不知道。那还能谈的上是胆大。只怨侯成那个倒霉蛋,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错有错招的,造成了刘明的误会。
原来,在那吕布扩张军队之后,吕布不久就觉得钱粮有些跟不上了。如果吕布只是想随便的招个十几万的士卒,拉出一支军队,那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那种军队非常的好养活,只要给口饭吃就行了。可惜吕布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他的那个心气得有多高。他可是完全按着刘明的那些铁甲军的要求来训练军队的。虽然吕布并没有亲自看过刘明那些部队的威风,可这并州紧挨着冀州和幽州,吕布那能没听过一些刘明部队的传说。何况,此时刘明强骑兵的威名,早已经在天下传开了,号称天下第一骑兵。连带着把幽州的兵马,也都传成了天下第一军。吕布如何能够不向往,仿造。可如此一来,吕布那装备部队的费用可就海了去了。而且吕布又不象刘明那样的有乌桓部族提供马匹,也不象刘明那样的可以自己炼制钢材,打造盔甲兵刃,更不象刘明那样的有无数的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