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132

分节阅读 1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是何等的豪气”他却不知这出塞是他十年后的成名之作,只觉得裴旻诗中大意,与他的心声融合,热别崇拜

王维叹道:“娇陈姑娘,能嫁于如此英雄,真令人高兴。”他口说高兴,心中却一片伤感。

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皆是少年英杰,在洛阳相遇,三王相互引为知己。

王之涣、王昌龄都是边塞诗人,胸中豪情万丈,对于出塞这种澎湃的诗句,有着极深的感触,成为了裴旻的小迷弟。

而王维性格多愁善感,他少年神童,才华早显,十五岁便上京城应试。年纪轻轻的他做得一手好诗,工于书画,甚至还有超凡的音乐天赋,有着非人之才,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在一处聚会中,听得娇陈的天籁之音。小小年纪情窦初开,心中有着点点奢望。

只是这个念头还未滋生,娇陈以嫁给了裴旻。

王维心中惆怅,得知裴旻如此了得出众,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王昌龄道:“裴刺史多次在诗中称赞洮州石砚,我们也去长安一探一起去看看热闹”

王之涣眼睛一亮,道:“大善”

王维优柔寡断,见两位好友都一致认同,也未拒绝,算是默认了。

一时间几乎长安洛阳,乃至于关中河南的文人墨客都将目光聚集在了长安东市一家叫做“洮水奇石店”的商铺。

洮砚在裴旻地毯势的广告轰炸下,未现世而动天下。

五日时间一晃而过

就在洮砚展示活动开启的这一天,小小的东市汇聚了无数名动一方的士林文士

什么贺知章、张九龄、包融、王翰、李颀、丘为、王之涣、王昌龄、王维都聚在一起

若洮砚浪得虚名,今日之后,名声将会臭不可闻,跌落谷底。但是作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洮砚下墨强于端,弱于歙,发墨强于歙,弱于端,可谓综合了两者的特点,自有所长。何况用于展览的十余块砚台都是老坑挖出来的精品,远非寻常端砚、歙砚可比,用过之人,莫不交口称赞

洮砚短短的半月间,名动天下

正文第十八章获利匪浅时机成熟

精美的外观,地毯式宣传,饥饿式营销,一连串的手段,直接将洮州石砚的名气打了出去。

还不只是如此

正直年末,依照规矩惯例,每年年末,地方刺史皆要向中央上缴贡品,以表心意。贡品不需要多珍贵,但必须是地方的特产。

这日李隆基收到了洮州的贡品,正是传的沸沸扬扬的洮砚,还是今由郑永泰雕砌,冯伟制作的那方宝砚,是第一批洮砚中质量最好的。

李隆基并非好砚之人,但他喜好书法,一手书法字风雄秀,结体丰丽,用笔遒厚,堪称大家。而裴旻给他准备的洮砚下墨发墨具是一流,再配上郑永泰的刀工以及洮砚独特的翠绿色,美观大方。比之常见的漆黑砚台,颜值上便高出一大截,令其龙颜大悦,赞叹道:“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随即亲自下令:三年免税之期满,许以洮州以砚代税。

君王的喜爱,士林文豪的赞美,无形中又让洮砚的格调上升一个档次,更胜歙砚,直于端砚齐名。要知道端砚已有百年历史,而洮砚却不过月余。

除李隆基手中的那方洮砚,余下九方洮砚在一日之内,便给高价贩卖出去了,成交的价格远在端砚之上。

洮砚方刚生产,库存不足,产量有限,远不足以满足需求。而洮水奇石店以预定的方式售卖,不抢先订购,绝无买到洮砚的可能,使得洮砚有价无市。

人性自古犯贱,越难得到的东西,越让人苦苦追求,洮砚订单累积了千计。

洮砚的红火,裴旻都有些始料未及,但他早已做好了应对准备,以乔峰的身份广招顾工,扩充采石工坊、制砚工坊、雕石工坊的人手,同时安排机敏的学徒工,负责学习制砚、雕石,以培养自己的人才。

针对市场需要,裴旻将洮砚分为三个档次:

其中一品洮砚由洮水老坑挖掘出的奇石为基础,再经过郑永泰或他徒子徒孙雕琢外观,再由经验丰富如冯伟这样的老匠师打磨而成,属于奢侈品,一砚值千金;

次之的洮砚价格不菲,由优等的砚材制作,经郑永泰带来的雕琢大匠雕砌,务求美观,至于打磨则是手段熟练的师傅,面向的是送礼收藏的那群顾客。

再次之的是寻常洮砚,以天下正常的读书人为主。材质、打磨等自然会逊色之前,但质量死扣着比市面上的端砚好那么一点点。

裴旻深知品牌效应,无论如何他都要压下端砚一筹,为洮砚取得更大的便利。

与洮砚一同兴起的不只是洮砚,洮水奇石也受到了洮砚红火的影响而为世人所知。

五彩斑斓的洮水奇石成为长安富贵人家的新宠,他们以洮水奇石铺路,以洮水奇石修葺池塘,以洮水奇石雕琢假山,格外畅销。

为了应对市场所需,采石工坊、雕石工坊一口气应募了一千工人。

采石工坊、制砚工坊、雕石工坊三大工坊为洮州解决了将近六千人的生计问题,连带他们的家人,已有万人不再为吃穿而发愁了。要知道洮州总人口不过三万三千人而已

还不只是如此,裴旻直接放弃了洮州的农业,洮州的吃食都是从周边运至,带动了米粮行业的发达。

采石、制砚、雕石是幸苦的技术活,裴旻有带动上下一起发财的心思,给的薪俸不少。这百姓身上有了余钱,饮食业服装也都跟着兴起,上下串连,洮州半数百姓已能自给自足。

面对如此情形,裴旻全面推出了以工代赈的方案,不在无偿接济百姓,免得养出百姓的惰心:想要吃饭必需付出因有的劳役,有所付出有所得,才是合理的有效的政策。

裴旻手上的顺丰镖局也正式挂起了招牌,沐琮、沐璘这两位崆峒夺命门的传人在崆峒山颇有名望,邀请了三位崆峒山的好手加盟,加上他们各自的弟子,顺丰镖局起家就六十余镖师,实力不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