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9(1 / 2)
是会玩,能陪李隆基一起玩耍。李隆基将之视为玩伴,直呼其为“姜七”,先天政变他就陪着李隆基在一旁看戏,便得了楚国公的爵位。
姜皎对于李林甫这个外甥极为喜欢,亲自去找侍中源乾曜为李林甫求取个官位。
姜皎这一去多时,直将李林甫急得坐立不安。
等了许久,姜皎才气冲冲的走进了大堂。
李林甫察言观色,已知事情多半黄了,笑道:“舅父辛苦了”他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直接深深作揖,以表感谢。
姜皎脸上显露尴尬之色,惭愧道:“哥奴如此,羞煞舅父。”他跟宰相源乾曜是姻亲,原以为源乾曜会卖他一个面子,却不想源乾曜直言不讳的道:“郎官应有才干声望,哥奴岂能当郎官”
哥奴正是李林甫的小名。
源乾曜一句话便堵住了姜皎的嘴,言语中还透露着对李林甫的轻视鄙夷。
姜皎将源府的经过细说,叹道:“非舅父不出力,实在是源乾曜欺人太甚。”
李林甫低着头,眼中闪过一丝嫉恨厉色,抬头时却是笑容满面道:“舅父无须自责,是哥奴无能,反而累得舅父失了面子。”
姜皎见李林甫如此懂事,对于源乾曜之事,更为恼怒,道:“哥奴放心,舅父定然给你寻个好职位。”
李林甫离开了姜府,回到了李府,看着祖上留下的偌大府邸,想着李府已经有五年未有客人临门了,呆立府前,思量道:“在不久的将来,定要让李府门庭若市,让送礼巴结的人,从街头排至街尾。”
入得府中,李林甫方才得知昔年同窗前来拜访。
李林甫心中却是一动,当年他看中裴云背后的家世,与之如若兄弟,即便分别后也多有书信往来,却不知他什么时候到了长安。
前往客厅,李林甫、裴云同述旧情,不胜唏嘘。
“云弟,怎么来长安了”李林甫是何许人物,早已看出裴云心中有事。
裴云愁然道:“弟此来长安是参加明年春闱的。”
李林甫愕然道:“云弟好歹也是裴家长房嫡孙,以你裴家的人脉,何至于参加科考”
裴云摇头道:“兄长有所不知,裴家现在不比以往。裴旻的父亲当年自甘堕落与最低贱的歌姬私奔。祖父念及同为裴家血脉,没有将之逐出门庭,还许裴旻就读我裴家燕云书院。可恨裴旻一朝得势,图谋裴家家主之位。祖父为了拉拢人心,不得已将属于弟的名额让给了他人,弟只能自求出路。”
李林甫看着裴云道:“云弟是想让我出个主意”
裴云忙道:“不敢奢望,只是希望兄长能够教我,如何才能让裴旻与裴家断绝关系,只要兄长愿意相助,裴家愿以司门郎中相赠”
李林甫眼中闪过一丝贪婪。
风雨会京师第二十二章决战莫离驿
莫离驿
作为唐蕃百年古道,此刻的莫离驿繁华不在,有的只是一片荒芜。
自大唐、吐蕃敌对以后,这条连接两国的要道便给断绝了,只能依稀可见昔年的点滴痕迹。
郭知运、裴旻、论弓仁领着兵马抵达此处后,还未来得及安下营寨,便得知了悉末朗率兵出大莫门城的消息,他直接放弃了河西九曲地的金天桥、大莫门城、树墩城三要塞,率着残余的三万五千兵马杀向了莫离驿。
对于悉末朗这孤注一掷的决定,裴旻还是极为高兴的。
或许悉末朗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吐蕃上下誓死奋战,能够激发他们最后的余勇,但只要将他们歼灭,意味着此次征伐大功告成。
大唐将士早已今非昔比,又何惧正面一仗
只是
裴旻想着悉末朗的性格,只觉得其中有些猫腻。
论弓仁闻讯也找上了裴旻,直言道:“国公,您说悉末朗此次出兵会不会有诈”
裴旻看了他一眼道:“你也察觉了”
论弓仁点了点头。
裴旻看着远处道:“我从不怀疑你们吐蕃人的彪悍,也不怀疑悉末朗的效死决心。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吐蕃现在青黄不接,没有什么厉害的人物,军事实力大不如前。但在我心底,吐蕃始终是不可小觑的宿敌之一。悉末朗此人可为大将,却不适合为帅。作为主帅,他极不合格,可是为大将,他的沉稳坚毅却是够格的。他们新败不久,需要时间整顿军备恢复士气。以道理而言,应当在士气有所提升之后,方才出兵才是道理。现在出兵,未免操之过急。”
论弓仁道:“以悉末朗的性格,用兵断然不会如此急躁,应该另有图谋。有可能是青海湖这边已经有吐蕃将领与他们联系了,打算趁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集合两地的军力,前后夹击我们。”
裴旻赞同道:“所以我打算留一支军队备用,真有奇兵从后面袭击,可以在第一时间出兵将之截住。只要给我们争取一定时间,便能大获全功。”
“交给末将吧”论弓仁笑道:“这破敌之功,便不与你们争了。”
裴旻点头笑道:“好”他看着论弓仁的背影,也知他的心思,他以获得了取石堡城的大功,剩下河西九曲的战役就不参合了。
这位吐蕃归顺的大将处事先公后私,不贪功冒进,真乃洁身自好的奇男子,兼之军事经验丰富,此番出征功劳极大。若吐蕃不自毁长城,换做对手是他,此次征伐,未必会有如此顺利。
不再多想,裴旻找上郭知运商讨着最后的决战。
裴旻没有给悉末朗停军休整的机会,在悉末朗逼近莫离驿的时候,裴旻直接下令主动出击。
四万兵马压向了悉末朗的吐蕃大军。
在悉末朗的鼓舞下,吐蕃兵卒恢复了点点士气,尤其是他们得知援兵已达,只待两军胶着之际,从唐军的后面掩杀过来,与之前后夹击,更是生出了求生的欲望。